CFF中文网

第一章 话古语喜出新意

我上学时酷爱文科,但考试成绩总不尽人意,知心学友替我寻找原因,那就是有一半时间阅读小说,故而便有了“小说迷”这个外号。虽说外号并不雅观,但总比“牌迷”、“棋迷”、“骂迷”、“吃迷”等好得多,因此上便欢欢喜喜的双手接应。这样一来,十有九分的空闲时间都看小说,除了眼睛略有些受罪之感,身子别的机体工作起来都很正常,也就不以为然,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终身也难改变。迷到里面,有时亦会闹出笑话。记得有一次看《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版本,的确被“没羽箭飞石打英雄”给迷住了,吃包子时把墨汁当成了辣椒汤给吃了一嘴,害的人洗了半天,臭了一天。这样没日没夜地看,当真是莫可计数,要不是跑得快,小小肚皮恐怕早就涨爆。纵观所读,无论古今中外,只要一逮到手,都要大饱眼福,一睹为快。脑海虽说像个杂货铺,乱七八糟,无头无绪,但影响最深的还是那些古代名着,诸如《水浒全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等。以我粗浅的评议就是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笔法巧妙细腻,诸如景物描写我更是无词形容。这也恐怕是其流行民间最广的一点原因,别的我就无法评说。

这里再给诸位推荐一本书,在我来说亦是心中最爱。此书也许诸位看过,或者听过,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语言土,味道浓,“土”的令人“喷饭”,骂语更是新奇,“千古,原文虽然写不出来,但大致意思倒也记得。其云:马武给儿子说下一门亲事,便提上礼品,兴致勃勃地前去探亲,适逢亲家母在家。见面寒暄过后,亲家母并口不提正事,只转弯抹角地说拉扯孩子多不容易,上学念书花费多少,吃药看病花费多少,穿衣吃饭花费多少······总之一句话,离不开钱。马武是个伶俐人,早知她的心思,便假装糊涂,拿自家黄牛打比方回应,把一个满心欢喜的亲家母气得张口结舌······此文虽短,却分量十足,虽为戏言,但礼通天下。我既然自诩为先进群众中一员,既然提起话头,不免就要饶舌说些正经事。

当然,我这里就不再宣讲唐敖游海外,说得是当时古公岭村一件轰轰烈烈、翻天覆地的事件,也就是古公岭妇孺皆知的“十块钱、娶媳妇”。何谓“十块钱、娶媳妇”?诸位看管自然弄不明白,意思就是娶媳妇只花了十块钱。记得小时听大人们讲说,五八、九年挨饿的时候,某某人用一背篓萝卜换了个媳妇,媳妇被村人唤作“萝卜嫂”;某某人花了五毛钱便接了一位新娘,新娘人送外号“半个元”······唉!当时总归为饥饿逼迫,是真是假也无从追究,总归都是老黄历,无须细表。现在娶一个媳妇,算上衣服彩礼、婚宴酒席,最少都要千打老几。所以古公岭最近流传一句话,叫“媳妇进门,丈夫出门。”意思就是刚把媳妇接进门,男人就得出门挣钱还娶亲的外债。此话虽说有点玄乎,但娶亲人家十有八九都要走这条路。也有人会问:如你所说,养女就是钱垛子,有女就能发财,却怎么女孩儿多的人家,日子过得还不是老和尚的帽子——平铺踏踏。其实,农村每户人家都有儿有女,女儿出嫁可赚钱,儿子娶亲得花钱。这样就又产生了一个公式,还是一句口头禅:“两个换一个,一个顶礼钱,一个抵花费。”就这样,娶亲人家都是债台高筑,富不起来。有些精细人又搞了个“两换亲”的招数,虽然省了不少花销,但女孩儿家的自由选择性就打了极大的折扣。这种亲事,大多数不尽人意,恓惶的是女子,只能把两行清苦泪,忍了又忍,埋藏在心里。哟,看我又扯远了,这样的龙门阵,没准儿能摆三天两夜,干脆来“闲话打住,言归正传。”我要说的就是当时当地有两个人发动先进群众,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改变了多年在儿女婚嫁大事上的老传统,废除了女方要彩礼的陋俗,一时传为佳话。若想听的,干活的放下活计,吃饭的放下碗筷,躺着的请坐端坐好,耸起耳朵,聚精会神,听在下细细道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古公岭轶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