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F中文网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79节

听了这些,杜中宵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他还以为自己被皇帝重视,定然早已经熟知自己的政绩,在地方是如何施政的,才被召见。召见的时候,说不定还要问些治国方略呢。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大约是自己政绩太过突出,下面报了上来,皇帝礼仪性的见一回罢了。</p>

直到那小黄门把自己介绍了一番,杜中宵才听到一个温和而又不失威严的声音:“你在永城地方为官三年,提举营田务,开田一千余顷,收粮万余石。近几年营田,未有如此功绩,甚是难得。”</p>

杜中宵躬身行礼,连道不敢。</p>

上面又道:“永城知县一任二年,治绩均第一。税赋完足,月余即交齐,从所未见。且问你,如此是县里钱粮尚有余力,为何没有羡余?”</p>

杜中宵恭声道:“赋税皆有账籍可循,按正税及杂钱,实不足上缴州郡之用。幸赖县里面有一处公社,是公吏差役凑钱所建。钱粮不足,皆从公社所取。公社之钱,用于公吏差役发放,修桥补路之用,皆有用处,不是多余之物。是以钱粮完足,却无羡余。”</p>

上面沉默了一会,才道:“你建那处公社,既非官物,也非民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终非正途。朝中大臣议论多次,不知如何处置,你有何见解?”</p>

杜中宵道:“臣以为,公社好就好在既非官办,也非民有,模糊自有模糊的好处。若是官办,则必然被州郡所取。县无余钱,则官吏无心,甚县内外勾结,必然办不下去。若为民有,则官取之就是侵夺民财,不能补县里使用。所谓公社,自然是县民公有,以备官之不足,民间灾祸。如常平仓,是取官物备民间灾荒,公社则是以民力备县衙使用,补正税之不足,庶几无差。”</p>

上面又沉默了好一会,才道:“你说的虽有道理,只是终非正途。官贪者可上下其手,无能者则势必亏钱,却难长久。你能想出此法,既便官,又便民,已是难得,只是还需完备。”</p>

杜中宵拱手称是。</p>

上面又问:“此去并州,为一州签判,非一县之地可比。治下兵民众多,又在边地,养兵安民之责极重,又当如何?边地不比中原,旧法不可行。”</p>

杜中宵理了一下思绪,沉声道:“天下事,无论军事民政,全在钱粮。臣不知边地如何,只知只要钱粮充足,不缺军中使用,又能不扰民,必能大治。”</p>

“钱粮?那些地方缺的就是钱粮啊?党项反叛,战事绵延八年,国库已空,地方残破,要钱粮充足谈何容易?你又有何法,能保钱粮不缺?”</p>

“广收钱粮,第一自然是治生产。臣闻河东路地广人稀,野多旷地,当循亳州营田之法,招募人垦种,以补军粮之缺。第二河东多石炭铁矿,冶铸极多,只要善于利用,可以广收钱财。此一工一农,为多收之法。治下军民众多,不事生产,全赖商人转输。朝廷在河东路行入中法,多虚估,臣闻,至于虚估近十倍者,扰乱价格,败坏钱法。当由朝廷设市,行商,不图取其利,只欲去其弊。”</p>

用杜中宵前世的话说,经济败坏,那便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贸易,发展生产,除低流通成本,提振经济。至于到底要采取哪些措施,只能等自己到了再说。</p>

此话说完,上面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想来是在考虑杜中宵说的可行性。等了近一盏茶时间,才等来一句“勉之”,便就被打发出来了。</p>

第3章 比不得</p>

从皇宫出来,杜中宵站在东华门外,有些迷茫。现在他终于明白,进京面圣陛辞,只是一个仪式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确实,有官员在陛辞的时候,给皇帝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受到重用。但那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绝大部分便如自己这样,战战兢兢进去,一无所获地出来。</p>

一如自己进去之前,皇帝根本对自己这个人不熟悉,出来之后,说的话只怕也会被很快忘得一干二净。这才是现实,官场上一飞冲天,只能说自己想多了。</p>

笑着摇了摇头,杜中宵便把此次会面忘到了脑后。想有前途,还是踏实干事才行。</p>

与陶十七回到客栈,杜中宵便就命令所有的人准备启程。等到官告等一切手贯办完,一刻都不能耽搁。此时已是七月,自己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赶到并州,时间并不宽裕。</p>

如此过了二日,杜中宵终于换了官告,单等着审官院等衙门把手续办齐。却没想到,就在这时夏贵找上门来。</p>

把夏贵让到房里,寒暄几句,杜中宵问道:“不知主管找在下何事?”</p>

夏贵笑笑:“我进来的时候,看了签判一行,只有两三辆牛车,几个家人,委实寒酸了些。”</p>

杜中宵道:“此去上任,自当轻车简从,带的多了,难免影响程限。”</p>

夏贵只是笑:“签判为官多年,怎么还如此迂腐?你到并州任,带些财货,路上是免税算的。京师多少好货?你何不采买一些,到了并州卖掉,多少是笔收入。”</p>

杜中宵愣了一下,才想起夏贵是专门为夏竦做各种生意的,做的就是这些事情。夏竦可不会像杜中宵这样客气,此次到河东路上任,家人分几路,采购河东路紧缺的货物,准备发一笔财。</p>

见杜中宵不语,夏贵道:“我就知道签判于此事不通,来京采办了货物之后,听你还在这里,特来相见。趁着离京还有几日,签判可以采买一些,到时我们一起上路。”</p>

杜中宵听了,摇了摇头:“我离乡时未想到此节,并没有带钱,哪里去买?”</p>

夏贵连道可惜:“我有一条路子,可以买茶,本要带挚你一把,你竟没带钱!”</p>

“茶?茶可是禁物!这种生意莫说我没钱,有钱也不敢做啊!”</p>

看杜中宵吃惊的表情,夏贵大笑:“禁物?那是禁的寻常商贾。相公何许人?哪个敢来查!边地最缺好茶,只要带到那里,有倍利息。唉,可惜,我的本钱也用光了,是你没福。”</p>

夏贵一边说着,一边连连摇头,为杜中宵可惜。</p>

杜中宵心里却不以为意,贩卖禁物,夏竦可以毫无顾忌,自己怎么敢?哪怕此次借夏竦掩护,生意成功做成了,也难免消息泄露。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别人弹劾自己的把柄。凭着自己的见识,只要到了并州,想赚钱有许多办法。只要朝廷不禁止家人从事商业,赚钱还不容易?像夏竦这样,让家里的人辛辛苦苦千里贩运,赚的又不多,还容易给人把柄,又何苦来哉。</p>

夏贵哪里知道杜中宵的心思?只以为他初为官,年轻不懂事,把这次机会错过了,为他惋惜。官员赴任,带的货物是免税的,路上也没有人查,是一次赚钱的机会。大多数官员,多少都会买些到任地缺少的货物,到了卖掉,赚上一笔。甚至有头脑灵活的,一路过去一路做生意,赚的比俸禄还多。当然,像夏贵这样明目张胆贩卖禁物的,还是少见。</p>

见杜中宵真地拿不出本钱来,夏贵叹息一会,只好做罢,说起永城分别之后的情况。</p>

夏竦的长子夏安期此时是河东路转运判官,夏竦要调往河东路了,才避嫌转到河北路任职。夏家本来就有到哪里做生意的渠道,夏贵已经忙了几个月。从亳州的药材,到东南的茶叶,只要是赚钱的,几乎什么生意都做。夏竦不会管这些,由着夏贵等人天马行空。</p>

听着夏贵说得唾沫横飞,杜中宵有些明白,夏竦这些人的家财是哪里来的。他们虽然俸禄丰厚,如果没有这些外财,也支撑不起偌大家业。这些将相人家,谁家都有一群夏贵这样的人,为他们做着各种各样的生意。他们的生意不但做昨大,范围还广,各种禁物,几乎不加掩饰。</p>

夏竦跟庆历党人的矛盾很大一部分就由此而来,在那些君子党人眼里,夏竦太过贪财,对家人过于纵容,怎么可能是个好官?杜中宵不反对官员赚钱,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像夏家这样贩卖禁物有些过了。因为夏竦特殊的身份,夏贵贩卖货物经常免税,有这好处就足够了。</p>

不过现在杜中宵官小位卑,尽量不沾染这些,以免被人抓住把柄。自己是跟着夏竦做事,别人对付不了夏竦,还对付不了自己吗?</p>

讲了半天,夏贵道:“签判多到衙门跑一跑,尽快把该办的事情办了,我与你一起去并州。”</p>

杜中宵想了想道:“主管,这样只怕不好。我家里的几人没带什么行礼,轻车简从,路上必然走得快,难与主管走到一路。再者,衙门做事催不得,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料理清楚一切?”</p>

夏贵一拍腿:“如此说来可惜了。本来想着我们一起,可以省些旅费。”</p>

其实京城各衙门做事虽慢,经手的人吏却最贪财,只要肯掏钱出去,各种手续能迅速办齐。杜中宵是见夏贵贩卖禁物茶叶,不敢跟他走在一起。不然路上出了事,自己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p>

夏贵倒不是害杜中宵,这种事情他做得多了,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完全是因为在永城的时候跟杜中宵相处不错,为他着想,让杜中宵沾自己的光而已。</p>

直聊到傍晚时分,杜中宵留夏贵用些饭,夏贵无论如何不肯,才告辞离去。</p>

一直伺候在一边的陶十七看着夏贵远去的背影,对杜中宵道:“其实夏主管说的是,官人到并州任职,路上带的货物免税,何不贩些货物去卖?俸钱微薄,赚些钱补贴使用总是好的。”</p>

杜中宵摇了摇头:“贩什么货物?平常货物我们就这些人,这两辆车,能赚多少钱?若是像夏主管一样贩运禁物,一个被查出来,不定就断了我的前程。我有今日不易,岂会因小失大。要赚钱,我到了并州自有办法。只要你们不怕吃苦,那个时候自有赚钱的路子。”</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风雨大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