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进厂一段时间的熟悉和深入生产一线的摸索,李文对轧钢厂的工作有了初步的整体了解,在经过与杨厂长的几次深入的沟通,以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相关经验深深地影响和打动了杨厂长,取得了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也获得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p>
这个轧钢厂是由娄老板,也就是李文见过的那个娄振华娄伯伯捐献给国家的,是一个解放前就已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企业,主要是生产钢板、线材以及各种钢管,解放后才进一步扩充生产项目,优化了产品线。</p>
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需求情况是只要你能生产出来,市场就会有需求,所以轧钢厂的生产工序设置的杂乱,主要是根据生产任务由各车间进行自主分配,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所以在管理上是极为粗放的,当然了这也与当时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落后有很大的关系。</p>
在这年代,由于车间的分工不是很细,再加上主要是人力密集型为主,那些资本家都是在榨取劳动力价值,认为只要干活的人多了,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他也可以赚取更多的价值,所以即使后来变成了国营的厂子,但是钳工仍然习惯性地承担着车间中的机器维修工作。</p>
基本上是处理螺栓、齿轮、阀门等机械部件的制作和维修,可以解决大部分机器故障,一般来说,车间主任也只有在车间无法处理的严重故障时,才会请教技术员和工程师,这就造成高级别的钳工在车间的地位极为重要,甚至影响着车间主任的决策。</p>
李文在前期进行车间调研时,从发现易中海喝茶不干活开始,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几乎每个车间都有那么几个人,仔细打听一下,基本上都是各车间的老师傅或者是技术等级比较高的工人。</p>
由于轧钢厂钳工是第一大技术工种,人数众多,所以也就形成这一现象在钳工中尤为突出,很多老师傅压根就不干活或者干很少的活。李文经过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一直以来的师带徒的传承制度有关,这一制度有利也有弊。易中海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p>
今年实行的技术工人的八级工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易中海被评为一名八级钳工,工资达到了令人羡慕的99元,所以易中海在一车间具有很高的威望,以至于车间主任也是敬他三分,除了精密的部件,一般工作基本不让易中海动手,他的工作基本上类似于技术指导。</p>
而同在一个车间的贾东旭,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不知是由于天资愚笨还是懒惰疲怠,和他一起的进厂工作的基本上都是三级工以上的级别,最高的都到了五级工,可他现在还是个二级工,实际上在考核时他技术水平很勉强。</p>
但是易中海直接找到了车间主任,再加上考核人员本身就是轧钢厂车间的高级钳工,而且易中海在考核人员之列,所以这个面子都不得不给,贾东旭才成为一名二级工。</p>
拿着人事科送来的工人等级信息表,李文在那里一直在做着分析,看看能不能抽出相应的力量组建一个具有流水线性质的新的生产车间。但是不看不知道啊,在整个轧钢厂像是每个车间都人满为患,但又是每个车间都缺乏相应的人手。</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我断了易中海养老的后路》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