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潼关隔河相望的黄河东岸,中条山的西北方向,还伫立着着名的鹳雀楼!</p>
1300多年前,大唐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目睹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诗兴大发,提笔一挥而就:</p>
“白日依山尽,</p>
黄河入海流。</p>
欲穷千里目,</p>
更上一层楼。”</p>
《登鹳雀楼》横空出世,寥寥二十字,浩气天地间 !</p>
作者以千里浩荡之势,感慨山河胜概,雄伟阔远,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p>
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被后人怀念千年;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世界---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一起并称成为华夏四大名楼!</p>
这一年,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从洛阳返华州,沿途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经过潼关之时,挥毫泼墨 ,又写下不朽名篇《潼关吏》。</p>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p>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p>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p>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p>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p>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p>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p>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p>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p>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p>
杜甫诗中的:‘’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说的是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名将哥舒翰兵败潼关的故事。</p>
天宝十五年(756 年)六月,哥舒翰被奸臣杨国忠多次逼迫,仓促之间出关迎战安禄山麾下悍将崔乾佑。</p>
崔乾佑早已求战不得。得知唐军将出关作战后,马上在潼关之东的灵宝西原上占据险要地形,在长达七十里的隘道旁埋下精兵,以待唐军前来投罗网。</p>
为了顺利诱使唐军进入伏击圈,崔乾佑派诱敌之兵近万人,故意不列阵不成伍,七零八落,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忽进忽退、嬉闹无形 。</p>
唐军大笑胡人愚钝,以为叛军乃乌合之众,不堪一击,遂追击之。</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风雨如磐中条山》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