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岂忍见边镇百姓一生不得安宁?”</p>
“今既欲练兵,又师出有名,何不先扫疥癣之患!?”</p>
这一番话,显然是针对说服皇帝,做足了功夫。</p>
但朱翊钧却无语地看向王崇古,提醒道:“王卿,隆庆元年,朵颜卫影克率部攻入界岭口,战报上可是写的一万五千余人。”</p>
“今岁朵颜卫董狐狸犯我朝喜峰口,战报亦有一万数千人。”</p>
“且不说是否倾巢而出,怎么到了王卿口中,战卒却止有四千了?”</p>
不知道的还以为戚继光杀了一万人呢。</p>
这就是朝臣的通病。</p>
要么夸大其词,要么忽略难度,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总要想办法诓骗皇帝一二。</p>
无论是地方匪盗,还是卫所清缴蛮夷,动不动就是什么“遮天蔽日,军威骇人”,剿灭的战功动则“焚寨房数千所,落江溺亡上万”。</p>
一个三五人的邪教团伙,也能搞个大新闻,弄得好像下一刻就要杀到京城,夺了鸟位一般。</p>
而若是希望皇帝出兵某某。</p>
那对方便是人数寡寡然,装备劣劣然,疥癣之患,乌合之众。</p>
只要皇帝下诏,一切都会好起来。</p>
军情都这般泥沙俱下,搞得皇帝压根不清楚具体是个什么情况。</p>
皇帝这话一出口,王崇古心中暗道果然不好糊弄。</p>
王崇古轻咳了一声,并未直接回答皇帝问题。</p>
转而又从另一只手的袖子里,拿出另一份奏疏。</p>
他无视皇帝古怪的眼神,恭谨地呈上奏疏道:“陛下,方才是臣调阅的兵部案卷,或有疏漏,不过即便是按顺义王……”</p>
说道一半,朱翊钧直接打断了王崇古的话。</p>
前者看着王崇古,将奏疏推了回去。</p>
语重心长道:“王卿,朕知道卿心中热忱,但你先别着急。”</p>
“军国大事,不是你我君臣三言两语就能私下定计的。”</p>
“除了知彼以外,还要知己。”</p>
“诸军镇守九边,可有余力抽调?何部出站,出兵多少?银两、粮草需耗费几何?骑兵是否充足,能否在长城外巡战?”</p>
“这些朕一概不知,如何与你商讨?”</p>
见皇帝一再推脱,王崇古有些失望。</p>
虽然如今皇帝没亲政,兵事由他辅掌,但这不出兵的事,他能说了算,若是想出兵,没皇帝站台还真不行。</p>
正失落之际。</p>
王崇古只听见皇帝话锋一转:“卿不妨先将奏疏拟细致一些,届时廷上再议。”</p>
前者猛然抬头,露出喜色。</p>
朱翊钧说完这句,又看向马自强:“都蛮一役的功过,先放一放,等此事廷议完,再与兵部合议。”</p>
他原则上是不反对打小规模战争的,东南可是一直在打,也没人说一句穷兵黩武。</p>
但支持归支持,也要结合具体情况。</p>
一来要评估财政负担,二来也得规避发展成大战的风险。</p>
所以最好还是六部九卿一起合计合计。</p>
马自强见皇帝轻轻揭过都蛮的事,也不争辩,只行了一礼以示知晓。</p>
王崇古则在大喜过望之后,连忙拜倒:“臣遵旨!”</p>
说着,他便将两份奏疏重新收回袖中。</p>
这时候,朱翊钧突然又叫住了他,似乎临时起意一般,开口道:“去给蓟辽总督刘应节、四镇练兵总督戚继光去函,让他们对蓟辽朵颜卫局势陈述详情,以及……对是否出兵表个态。”</p>
这是老成做法,王崇古闻言,只觉得这位皇帝遇事有条不紊,滴水不漏,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p>
等了一会,见皇帝没别的吩咐,王崇古便拱手行礼告退。</p>
朱翊钧点了点头,示意不远处的内侍相送。</p>
说句不好听的话,虽然边将上疏表态之事不过是他看似随口提的一句,但实则,他口中提到的边将一句话,会比王崇古三句还管用。</p>
额,当然,蓟辽总督刘应节这人,自己不熟,算是给官阶一个尊敬。</p>
主要还是戚继光。</p>
但凡戚继光说一句能打。</p>
朱翊钧便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出兵。</p>
反之,一但戚继光觉得不能打,即便是廷议觉得能打,那朱翊钧还是要力排众议的。</p>
不仅朵颜卫。</p>
哪怕土蛮汗,或许也要仰仗其人。</p>
马自强站在一旁,见王崇古告退,皇帝正怔怔出神,他也连忙行了一礼,便欲离去。</p>
等着皇帝走流程的功夫,马自强都准备好后撤步了。</p>
“大宗伯稍待。”</p>
只听皇帝一句留步,马自强连忙将发力的腿又按了下去,勉强保持住恭谨地神态:“还请陛下吩咐。”</p>
朱翊钧看马自强身子晃了晃,不由失笑。</p>
他摆了摆手:“大宗伯先起来吧,朕只是突然想起有两事,想跟大宗伯商讨一二。”</p>
马自强这个姓不好,大家为了不喊一声“马上输”沾了晦气,如今朝臣都纷纷喊起了大宗伯。</p>
等马自强直起身子,朱翊钧才朝马自强缓缓开口道:“还有两个月余,便是春闱了,礼部对二名主考人选部议好了吗?”</p>
马自强闻言,悄然抬头看了皇帝一眼。</p>
会试主官,可是关键位置。</p>
尤其是今科取四百零七人的情况,能网罗多少门生?又能培养多少党朋?</p>
可以说,会试主考官不仅能得名,还能得实打实的权势!</p>
正因如此,一般都是皇帝钦点心腹。</p>
譬如上一科的主考,便是张居正与吕调阳。</p>
当然,这一届肯定是不行的,毕竟这两位儿子已经被制外开恩参考了,这要是还想做主考官,那就太不讲规矩了——即便子嗣的是试卷由皇帝批,这个态度也不能少。</p>
再刨去专业不对口的王崇古,以及内定一个位置的高仪。</p>
这就注定了在内阁之外,还有一个人选。</p>
马自强不知道皇帝的意图,只好说些无功无过的话:“陛下,如今廷上正在会推,有建极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师高仪、詹事府掌府事兼掌翰林院事王希烈、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诸大绶等三人。”</p>
朱翊钧哦了一声:“都是博学之士……”</p>
马自强顺着皇帝附和了一声。</p>
这时候,朱翊钧突然看向马自强,疑惑道:“大宗伯也是饱学之士,为何不在会推?”</p>
话音刚落,马自强心头猛然一跳。</p>
皇帝嘴里这话,换一般人来说,马自强都要以为是反讽了——三人不是一甲状元,就是二甲前十,公认的饱学之士,他一个三甲同进士哪里好意思。</p>
即便是他到了会推,廷议上也比不过王希烈。</p>
或者说,现在廷臣的共识,就是高仪与王希烈主考,哪怕是礼部左侍郎诸大绶都是陪跑的。</p>
不过听皇帝话里这意思,显然是有所指——这不是明摆着有意让自己主考么!</p>
马自强正犹豫着该如何表态。</p>
只见皇帝招来一旁的中书舍人,吩咐道:“邓卿,去向内阁说一声,会试主考,将大宗伯也一并推来朕这里。”</p>
马自强眼睁睁看着邓以赞往内阁方向去了,心中不由喜忧参半。</p>
喜的是又被皇帝施恩了。</p>
忧的是必然又有为难的事要他做。</p>
一时间,马自强尽力克制着自己似绷难绷的表情,低下头去:“陛下,臣才疏学浅……”</p>
朱翊钧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客套话。</p>
“还有一件事,朕也是方才与王阁老奏对时突然想起。”</p>
马自强见礼数都不让走完,更是暗道不妙,提高警惕。</p>
朱翊钧也不管马自强在想什么,自顾自说着:“朵颜卫之事你方才也听见了,不日便要廷议。”</p>
“如今朕与王阁老也都有意让操练京营,发往蓟辽协作边军。”</p>
“这般情况,朕想着,无论出兵与否,是不是也该让京营总督与会廷议呢?”</p>
“朕冲龄践祚,对我朝文武礼法还不甚熟悉,又恐坏了国朝制度……”</p>
他停顿了片刻,直勾勾看向马自强,带着思索状:“大宗伯饱学之士,可能告诉朕,礼制上,有无武臣廷议的路子?”</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如履薄冰》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