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六,入夜。</p>
王崇古府邸。</p>
入京为官,住处向来是大难题。</p>
但对于王崇古而言,却是再简单不过。</p>
他作为晋商世家,从不知缺钱是什么感觉,只大手一挥,就托人购下了距离全晋会馆不远的两座院落,连着巷子打通成了一座,豪奢大气。</p>
上门拜访的官吏,无不艳羡于王尚书雄厚的财力。</p>
作别时,还忍不住四下打量,想瞧个仔细。</p>
王崇古也不介意,只站在书房门口,含笑目送着这些乡党、同僚离开。</p>
直到人走远,他才收敛笑意,走回书房,把门带上。</p>
“舅父,您究竟作何考量?”张四维的声音,适时响起。</p>
此刻书房中只有舅甥二人,自然是要谈事的。</p>
调京营与岳州卫轮戍之事,几乎是被内阁逼着,明日就要一个结果了。</p>
这两日,几位阁臣轮番施压。</p>
而兵部的同僚,翰林院的学士,三晋、南直隶、乃至于东南的乡党,都纷纷明里暗里表示,希望王崇古给皇帝挡回去。</p>
如今的王崇古,已然没有首鼠两端的空间,必须得摆明车马,亮明态度了。</p>
面对自家外甥的问题,王崇古没有回答,反问道:“子维又是怎么想的?”</p>
张四维摇摇头,开口道:“舅父,我还是之前的意思,京营之事,需得慎重。”</p>
相比于王崇古,他这个外甥的态度就明确多了——最好别让皇帝插手兵事。</p>
王崇古不置可否:“那些大臣、翰林,是站在文臣的立场上,警惕皇帝专权,我自然理解。”</p>
“你又是什么原因?不妨详细说来。”</p>
对于这件事,王崇古的内心颇有些举棋不定。</p>
皇帝虽然只要一小营三千人,也不准备用在什么关键的地方。</p>
但嗅觉稍微灵敏一点的人,都能看出来,皇帝这是在日拱一卒,慢慢插手戎事。</p>
所以,这事的结果,兵部的态度,很重要。</p>
其实,单从戎政上而言,他其实并不排斥整饬京营。</p>
大明朝的兵戎,正是到了该动一动的时候。</p>
自从洪熙以后,就没有再出关征讨过鞑靼,只能龟缩于边防,何其孱弱?</p>
皇帝有心武备,并不是坏事,甚至颇为符合王崇古的心愿——若是按照他封狼居胥的心思,巴不得皇帝学一学汉武帝。</p>
但是,愿意见到京营强势,不意味着他愿意看到皇帝强势。</p>
奈何这又是一荣俱荣的关系。</p>
有此顾虑的同僚,还不在少数。</p>
这两日,他家门槛都被踏破了,什么同科进士,各部司的官吏,乡党姻亲,乃至京营的勋贵,都明里暗里对此事表明了态度。</p>
都说皇帝要是过于强势,把持京营,朝臣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p>
这更让人为难。</p>
张四维看出了自家舅舅的为难,但他却有不一样的角度。</p>
他斟酌了一番,开口说道:“舅父,皇帝此前在南直隶暴虐残酷,动辄喊打喊杀,如今湖广之事,上来就是定了个造反的罪名,丝毫不留余地。”</p>
“舅父以为,皇帝这是为何?”</p>
王崇古想了想,还是摇头。</p>
入京这才几天,甚至只见过皇帝一面,自然不知道皇帝怎么想的。</p>
张四维直言不讳道:“舅父,如此行事激烈,皇帝哪有半点将彼辈视为臣子腹心,视为宗亲手足?”</p>
“皆是因为皇帝视彼辈为国之蛀虫!优容?他恨不得全都杀之而后快!”</p>
王崇古微微动容。</p>
他立刻明白张四维话里的意思。</p>
向自家外甥投去征询的眼神。</p>
张四维点了点头,冷声道:“咱们晋人,在皇帝眼里,恐怕也一样!”</p>
“别看他对杨博一副礼遇的样子,舅父面圣时,还一副礼贤下士,君臣相得的模样,但是……”</p>
“外甥我敢保证,若是宣大关外的俺答汗今夜凭空消失,皇帝明日就会杀了你我舅甥!”</p>
这就是他不愿意让皇帝插手兵事的缘故。</p>
皇帝为什么开海运绕过了东南?为什么重开福建市舶司,还要画蛇添足新增一个上海市舶司?</p>
就是因为福建真的有倭寇,福建是真的敢反!</p>
皇帝为什么看不惯杨博,还要礼贤下士?为什么想动京营,还要低声下气看他们舅甥的脸色?</p>
就是因为宣大是真的有鞑靼,俺答汗的互市,是真的被晋商把持!</p>
这些,都建立在大明朝中枢权威不振,京营兵备孱弱的基础上。</p>
一旦皇帝真的提振了京营,那某些人,就真的朝不保夕,被皇帝生杀予夺了。</p>
别的事,张四维都可以迎合皇帝,做个佞臣,但这兵事,乃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丝毫不敢退让。</p>
王崇古看了一眼神色阴鸷的外甥,皱眉道:“皇帝怎么会这么不讲道理?”</p>
什么国之蛀虫,未免也太难听,晋人何德何能担此罪过。</p>
如果说南直隶还有历史原因,那么山西就真的是靠自己本事了。</p>
山西的冶铁业、丝绸业、煮盐业,在整个大明都是首屈一指。</p>
营商条件摆在这里,难道还能让晋人不做生意?</p>
要做生意的话,那不就是为了赚钱?赚点钱不是很正常?</p>
既然都已经“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了,子弟难道还要下地种田?自然要是好生读书的。</p>
豪商大贾一多,读书人也不少,自然爬到高位的乡人就多起来了。</p>
那相互扶持一下,不是人之常情吗?</p>
怎么就变成国之蛀虫了!?</p>
他历经两朝,此前的两位皇帝可没这么不讲道理,要灭绝乡友这种人之常情。</p>
张四维也感同身受地叹了一口气:“匹夫无罪,怀璧其罪。”</p>
“山西本来底子就好,自从隆庆互市之后,外面更是在传‘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这种话。”</p>
“皇帝这是盯上咱们晋商手里的银子了。”</p>
照理来说,被皇帝盯上这种事,就应该学杨博那样,溜之大吉。</p>
但经商这种事,官面上总得有人接力,否则只是待宰的羔羊罢了。</p>
非得等到提拔施恩乡党,把这担子交到万世德、王家屏这些后起之秀身上,才能安心致仕。</p>
这就是乡党水面下运转的规则,就像杨博早就想致仕了,却还是等到现在。</p>
如今只是顶上来不是时候罢了,遇到一个心有成见的皇帝。</p>
王崇古思忖半晌,面色颇为凝重。</p>
若真像自家外甥所说,皇帝是这种想法,那可不是什么好事。</p>
这已经不止是关乎钱财、地位了,而是身家性命相关。</p>
那他必然得在边事上,继续利用互市与晋商,姑息俺答汗,养寇自重。</p>
同时在中枢,凭借兵部、乡党,与皇帝周旋,疲弱大明朝的兵备,控制三晋、打压京营、影响东南。</p>
可是……</p>
这样一来,他还怎么扫清鞑靼!?</p>
他还怎么封狼居胥!?</p>
他当初主持俺答封贡,上奏给先帝,说是借着一段时间的和平,整饬兵备,以求一击建功,那是真的发自肺腑。</p>
事后高拱屡屡传信,让他修战守,捣敌巢,他也从来没含糊过。</p>
皆是出于本心啊!</p>
王崇古固然是商贾之家出身,淡薄道义,但他生长于边疆,从小见识蛮族铁蹄肆虐,岂能无动于衷?</p>
钱财、地位,固然是他难以舍弃的,但扫清鞑靼,平息边事,又何尝不是他的愿望?</p>
想到这里,他更是犹疑不定,两难之间。</p>
见到外甥还要再劝,抬手终止了这场谈话:“待我明日面圣后再说。”</p>
王崇古心不在焉地摆了摆手,径直转身离开了书房。</p>
……</p>
翌日,清晨。</p>
今晨风有些大,卷起地上的碎屑枯叶,在空中打个旋,又摇摇晃晃地落下。</p>
王崇古吹着风,走在路上。</p>
他没有乘轿,为了消解一番复杂的情绪,他选择了步行赶往皇宫。</p>
廷议之前,他还要去一趟西苑面圣——皇帝对于两日还没议出结果,已经很不满了。</p>
可到了这个时候,王崇古心中还未拿定主意。</p>
此时天还没亮,王崇古就这样皱着眉头,心不在焉地走着。</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如履薄冰》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