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F中文网

第69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73

腊月廿三,基本上就是最冷的时候。</p>

天空中不时飘过雪花。</p>

朱翊钧叫停了另一边凿冰赶鱼的太监。</p>

将钓竿交到蒋克谦手里,起身伸了个懒腰。</p>

走到陈经邦身旁,接过他烤的鱼,看着有点焦了,只好贴心地赏给跟在身后的中书舍人邓以赞,又拿过张宏烤好的。</p>

朱翊钧招手,将几位辅臣也招过来围炉而坐。</p>

中间围着烤炉,四周撑着挡风的布,倒也不算冷。</p>

“天气寒冷,朕直接说正事吧。”朱翊钧将双腿伸直,靠近火炉,“关于两淮的盐政,诸卿有什么看法?”</p>

本来说去万寿宫谈正事,结果张居正对他桌案上的铜磬过敏,坚持要去文华殿。</p>

最后双方都懒得走,就干脆就在太液池旁围炉而坐。</p>

说到正事,几名辅臣都露出了认真的神色。</p>

张居正率先开口,提醒道:“既然说两淮的事,不妨把申侍郎跟户部也叫来。”</p>

朱翊钧从善如流。</p>

他看向中书舍人邓以赞:“邓卿,去将户部尚书王卿、吏部侍郎申卿一并叫来。”</p>

后者刚要动作,朱翊钧又加了一句:“将司经局洗马余卿也一并叫来。”</p>

邓以赞拱手退下,直奔六部官署。</p>

张居正开门见山问道:“陛下指的是关于哪方面的看法?”</p>

说着,解下披着的大氅,叠放在腿上,把手也塞进大氅的绒里。</p>

朱翊钧坦诚道:“根据海御史发回的奏疏,两淮的盐政存了不少猫腻。”</p>

“朕自信海御史能清扫一番。”</p>

“但,钦差巡盐,说到底也只是一阵风,就怕风过了无痕。”</p>

中枢不可能年年派一个钦差去巡盐,况且以后钦差不一定都是海瑞,也可能是鄢懋卿。</p>

钦差巡盐只是给水泼不进的两淮盐政,敲开一个口子。</p>

要想以后年年都把税额拿在手里,还是得靠顶层设计。</p>

根据半个月前南直隶发回的奏报来看,海瑞已经开始动作了,中枢也得趁早准备进场的事情。</p>

高仪婉拒了李进烤的肉串,接上话道:“陛下是想将巡盐的事形成定制?”</p>

朱翊钧转过头,看向高仪,摇了摇头:“不是这个意思,先生。”</p>

“钦差巡盐不过是权宜之计,朕想趁着这股风,改制盐政。”</p>

“不过朕德薄才疏,只是愚者千虑,具体还得问过诸位阁臣的意见。”</p>

张居正自动略过了皇帝的客套话,沉吟起来。</p>

他直指核心,缓缓开口道:“改制两淮盐政……”</p>

“海瑞的奏报,内阁也看了,两淮估摸着能再出五十万引的盐。”</p>

“已经占天下产盐五成了。”</p>

“确实有些尾大不掉。”</p>

盐课转运司有六,两淮产盐七十万引、两浙四十万引、其余四处加起来才七十万引。</p>

要是两淮再增五十万,可以说天下半数的盐产了。</p>

吕调阳眼皮一跳,忍不住提醒一句:“陛下,元辅,南直隶历史渊源比较长远,税种比较复杂,不单单是盐政一样。”</p>

当初鄢懋卿也替世宗动过两淮的盐政,只不过被徐阶挡了回去——正是因为那一句“鄢懋卿骤增盐课四十万金,(徐)阶风御史请复故额”,才让徐阶成为皇帝眼中钉。</p>

盐政只是盐政,割肉放血只是上面的人痛,还不算与整个南直隶刮骨疗毒。</p>

区别就在于,无论多么树大根深的勋贵大员,只要知道姓甚名谁,就翻不起风浪来。</p>

反之,若是引得南直隶上下敌视,中枢也招架不住。</p>

吕调阳怕就怕在,皇帝和首辅太过激进,引得南直隶上下一心,全面反扑。</p>

朱翊钧伸出手,在炉子旁来回沁热。</p>

听了吕调阳的话,朱翊钧认可地点了点头:“吕卿的意思,朕省得了,今日就单论盐政。”</p>

南直隶不止是盐政的问题,还有茶课、粮税、官制、区划、文化一系列的问题。</p>

诚如吕调阳所说,要真是惹得上下反扑,要平息下来,可没那么容易。</p>

如今中枢力有未逮,能动个盐政就不错了。</p>

杨博忍不住道:“如今只是敲打盐税,南直隶的秋粮就拖了两个月,陛下,不得不慎重啊。”</p>

比起税款,杨博更在乎粮食。</p>

毕竟山西、宣大这些地方,就靠南方的粮撑着。</p>

要真闹翻了,这些地方可谓首当其冲。</p>

朱翊钧一怔,这事他还真不知道,毕竟户部的事,他都扔给内阁处理了。</p>

他追问道:“拖了两个月?什么理由?”</p>

杨博苦笑道:“没什么理由,起初说是各个环节都照章办事,耗时久了一些,恰好错过了秋粮入京的点。”</p>

“如今又是隆冬,运河四处都结冰,行船慢了不少。”</p>

朱翊钧叹了口气。</p>

这就是用大局胁迫中枢。</p>

最难受的是,这种事往往还找不到一个罪魁祸首。</p>

潜伏在体系内部的反噬,无论是隐蔽程度还是破坏力,都比魏国公那种所谓的南直隶一柱,要强上太多。</p>

眼下大明朝的两京,分别是政治中枢与经济中枢,中间一条京杭大运河,就是血脉相连。</p>

若是南直隶每每拿大局挟逼,还真不好办。</p>

这事,还是得落到海运头上。</p>

反正人没到齐,不好展开了议事,朱翊钧正好过问一嘴海运的事。</p>

他朝高仪问道:“先生,工部造船的事怎么说?”</p>

高仪正用嘴对着手哈气,被皇帝点到,忙回道:“国朝不行海运百六十年,很多文书案卷,都已经丢失了。”</p>

“工部悬赏工匠们手中的图纸,稍微有了点眉目。”</p>

“眼下朱衡正牵头,先跟漕运衙门一起,先改良此前试行的船只,交春之后,再试按原定路线试行海运。”</p>

海运的船只,不同于漕运。</p>

眼下不行海运百余年,早就没有了当日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了。</p>

如今要造海运大船,不得不进行一些考古式科研。</p>

正说着,户部尚书王国光、吏部侍郎申时行、司经局洗马余有丁,联袂而来。</p>

太监见状,取出了三套椅子、大氅、以及暖身子的烤炉。</p>

朱翊钧伸手让他们不必行礼,直接入座议事,而后跟高仪说完方才的话题:“先生,朕说几句,替我转告给朱卿。”</p>

“海运的事情,一头在兵部,一头就在工部。”</p>

“倭寇的事,朕早晚会解决,希望工部能在这之前把大船造出来。”</p>

“这是我皇考跟定安伯夙愿,也是朕与内阁的心腹之病,还请多费些功夫。”</p>

高仪点头应下。</p>

这时候人到齐了,张居正给申时行等分说了两句,皇帝召人来要议的事。</p>

张居正说罢,总结道:“所以,陛下想改制两淮盐政。”</p>

说完。</p>

他又朝皇帝看去:“陛下准备怎么改?”</p>

众人都纷纷朝皇帝看去。</p>

王国光若有所思。</p>

余有丁则是不明白叫他一个司经局的来作甚。</p>

朱翊钧见人到齐,便要说话。</p>

下意识去抓身前的话筒,抓了个空,转而有些尴尬地摩挲着下巴,缓缓开口道:“朕听闻海瑞说。”</p>

“如今的两淮盐课,乃是转运司打包卖给了盐商商会,”</p>

“盐商商会再议价,卖给小盐商。”</p>

“这一点不好,朕以为得改。”</p>

这就是侵吞公款的标准打开方式。</p>

一个一级分包商,靠着二次定价权,几乎是明目张胆地上下其手。</p>

其中吃下的银子,到谁的手里,更是不言而喻。</p>

更别说商会取代转运司,成为合法的分包途径之后,私盐,也能当官盐卖。</p>

转运司账目上干干净净,反正盐工也不知道自己产了多少盐。</p>

小盐商也乐见其成,毕竟进价虽然高了些,但货可以多拿。</p>

商会后面的某些人,更是得以趴在税源上吸血。</p>

三赢——除了中枢少了税款。</p>

所以这个模式必须打掉!</p>

四位辅臣和方才来的三人都认真听着。</p>

中书舍人在身后刷刷记录着。</p>

朱翊钧继续道:“方才是其一。”</p>

“还有元辅方才说得也切中要害。”</p>

“两淮出盐太多了。”</p>

“况且山东无巡盐御史,两淮不得不兼管着山东。”</p>

“如此体系庞大,确实显得尾大不掉,朕以为这是第二个不合理。”</p>

他话音不停,继续说道:“此外还有其三。”</p>

“六个都转运司,七个盐课提举司,各行其是,无有统筹兼顾。”</p>

“譬如这不同转运司的盐,所售卖的州府,均有定数,山东转运司的盐,只能在济南府等十个州府售卖。”</p>

“而淮盐,则售卖至四十二个州府,如湖广武昌府、河南汝宁府等地。”</p>

“即便如此,行淮盐的盐商,还是会偷摸售卖到山东等地。”</p>

“几个转运司,时常为此事闹到中枢来。”</p>

“又或者像几名巡盐御史,经常为了边引之事,争执不下,耽搁正事。”</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如履薄冰》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