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F中文网

第18章 理数学18

大雨如瀑,雷声轰隆,金碧辉煌的行宫褪成黑白二色,宦官和婢女悄悄龟缩在屋内,唯有侍卫依然坚定地站在了原本的位置。</p>

朱棣轻轻吐出一口浊气,晃动肩膀,试图缓解一下刚才的压力。</p>

他怀疑自己的幻听了。</p>

自己最信任的臣子,也是靖难文臣中功劳最高的道衍,自称要占据自己孙子的学术成果……</p>

朱棣道:“你又想做什么?”</p>

道衍看向他:“世子以历朝历代天文观测数据为支撑,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同时提出了微积分和力学理论,臣想问,看完这些,陛下还相信‘天人感应’吗?”</p>

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p>

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p>

天人感应之说,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儒家六经中的《尚书·洪范》。</p>

《洪范》曰:“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p>

意思是说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p>

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p>

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p>

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则又将这个学说强化。</p>

他认为人的道德行为也可以引起气的变化而相互感应,说“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p>

董仲舒把“天”塑造成至上神,以“天人感应”说来限制无限的君权,同时也给君父的尊位及其统治找到了理论根据。</p>

对于“天人感应”这个学说,朱棣的内心很复杂。</p>

如果真要形容他的想法,大概是————想要信。</p>

不过在看完了朱瞻壑的“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朱棣也很难再相信天人感应了。</p>

“我不信,但是朕必须信。”朱棣横了他一眼。</p>

道衍眼角勾起,淡淡道:“这就是臣要送给陛下的大礼。”</p>

朱棣疑惑地看向他,等待道衍的解释。</p>

到了这一步,道衍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陛下可知儒家所有的学说,都绕不开一卷经。”</p>

朱棣眉头一皱,立刻想到道衍说的是什么。</p>

“易经。”</p>

道衍微微颔首。</p>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一部渊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把它看作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p>

《易》源于河图洛书,上古有三本《易》:连山、归藏、周易。</p>

前两本失传,于是易经等同于《周易》。</p>

“易”有三种含义,一是变化,即世间万事万物的无穷变化;二是“简易”,即以简单诠释复杂、“以六爻穷变化”;三是“不变”,即永恒不变。</p>

道衍解释道:“为了解释《易经》,儒家产生了许多思想流派。”</p>

“其中影响最深的有两个学派。”</p>

“象学派和数学派。”</p>

在《易经》中“象”指卦象、爻象,即卦爻所象之事物及其时位关系;“数”指阴阳数、爻数,是占筮求卦的基础。</p>

“象学派主张象在数先,象为第一位,数为第二位,由象生数,即卦爻象生成奇偶数。”</p>

“数学派主张数在象先、数为第一位,象为第二位,由数生象,即奇偶数、河洛数生成卦爻象。”</p>

道衍旋即说起了儒学对于《易经》的诸多研究。</p>

周敦颐、朱震、来知德、方孔炤、方以智、刘牧、邵雍、张行成、蔡沈……</p>

一个又一个大儒的名字出现在了道衍的口中。</p>

越是听到这些名字,朱棣就越是理解,为何《易经》为群经之首。</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真没想当太孙》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