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无路的候景,遇到了一个贵人,他叫刘神茂。 1抢占寿阳 刘神茂是南豫州马头的戍主,也就是马头这个地方的军事长官。 南豫州刺史本来是萧渊明,他北伐失败后,萧衍任命萧范为新任刺史,可这会儿萧范还在路上,南豫州的事务暂且由监州韦黯管理,而刘神茂和韦黯的关系很糟糕。韦黯是韦睿的儿子,超级贵族,向来看不起刘神茂。 既然你不让老子好过,老子也要让你吃苍蝇。听说侯景带着八百残兵南下淮河,刘神茂觉得,这是个机会。 刘神茂笑道:“王爷,现在寿阳无主,这是上天送给你的礼物,何不取之?”南豫州的州城就是寿阳,因为侯景被萧衍封河南王,刘神茂这种称呼也不奇怪。 “寿阳不远,但城高池深,韦黯会接纳我么?” “放心,韦黯不过是一个监州。王爷你前往投奔,他一定会在郊外迎接,到时候咱把他抓了,占据寿阳成为既成事实。然后禀告圣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圣上听说王爷活着南归了,一定很高兴,也不会责怪你的。” 侯景听得两眼放光,拉着刘神茂的手说:“你真是上天派来帮助我的。”随后,让刘神茂率领一百人为开路先锋,朝寿阳城奔赴而去。 正月二十日夜,侯景一行来到城下。刘神茂高呼:“河南王战败来这里,请速速开门。”“没有圣旨,谁来了也不开门。”一听是刘神茂的声音,韦黯想都没想就顶了回去。 侯景叹气道:“哎,这可咋办呀?”刘神茂并不慌张,他劝慰道:“韦黯性格懦弱没主见,不过是纸老虎,王爷你派个伶牙俐齿地人去劝说下,就行了。”侯景手下倒是各种人才都有,把这活交给了徐思玉。 徐思玉本来就是寿阳人,因为战乱才逃到北方,侯景战败南逃,徐思玉就跟着他一起南下。既然是老乡要求说几句话,韦黯就让徐思玉进城了。 “河南王受朝廷重用,你也是知道的;如今战事失利投靠你,你怎么不开门呢?” “我接受的命令就是守城,至于他战败来投,这在我预料之外。”韦黯倒是有几分认死理。 认死理分为两种,一种是怕担责任、盲目服从上级命令;另一种是从大局出发,坚持原则。徐思玉听出来了,韦黯是前者。 “是这个道理,但河南王毕竟是朝廷命官,如果被魏兵杀了,皇帝追责起来,你怎么交待呢?人死在你的城下,恐怕你也脱不了干系吧。”徐思玉一副担忧的样子。 就这样,韦黯点头答应了。徐思玉笑嘻嘻地出了城,侯景得知后,如获至宝:“哎呀,是你让我活命呀。”侯景带着部队进驻寿阳,并且分兵把守城门。 侯景在城下吹了好久的冷风,想想觉得不痛快,痛骂韦黯:“为啥不痛快地欢迎我?来呀,给我拉下去砍了。”韦黯吓得直哆嗦,哪儿见过这种架势,我把你放进来,你却要杀我。 当然,侯景也不是不讲道理,只不过想出出气而已,看到韦黯那怂样,就下令赦免了他,并设宴款待他。 寿阳重镇,就这么进入了侯景的腰包,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不得不说,侯景真的是运气超好,他正好赶上了南梁国内的危机才钻了空子。南梁的刘神茂不止一个,刘神茂的行为,反应了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淮南一带到处都是刘神茂这样的人,后文再说。 2顺水人情 侯景惨败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健康城。大家都议论纷纷,说侯景死在乱军之中了。萧衍在干嘛呢?萧衍正和太子萧纲在研究老庄呢。 听到大家的议论后,萧纲发言道:“我得到小道消息,说侯景并没有死,正在南归的路上。”官员何敬容答道:“侯景死了,才是朝廷的福气呀。” 萧纲不以为然:“为啥呢?” “侯景反复无常,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家伙。死了对国家好。”何敬容的话,得到了周弘正、谢举、徐摛、庾肩吾等人的赞同。 萧衍、萧纲觉得大家言过其实,一个小小的侯景能掀起什么大浪?也就没放在心上,继续研究学术问题。何敬容对谢举叹气道:“西晋崇尚玄学清谈,最终亡于胡人;现在大梁也搞这一套,恐怕我们也要沦为胡人的奴仆了。” 侯景是羯族,也是胡人。何敬容话音刚落,侯景的使者于子悦就来了。于子悦向萧衍报告了侯景战败并且占据寿阳的事实,还请求皇帝削去侯景的爵位,以表示惩罚。 听说侯景还活着,萧衍很是开心。自己的十万大军都败了,萧渊明也被抓了去,侯景却能安然无恙,也算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至少证明自己没有看错人。是呀,萧衍太需要一个好消息,来证明自己的英明神武了,不然,这脸上无光呀。 朱异是最懂领导心思的,还向萧衍磕头作揖表示祝贺。萧衍一开心,就免去了侯景的罪责,还顺手封侯景为南豫州牧,承认了他对寿阳的军事占领。至于路上的萧范,萧衍下令让他去合肥当合州刺史。 光禄大夫萧介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苦口婆心地劝道:“我听说侯景涡阳惨败后,单枪匹马南归,陛下不引以为戒,反而重蹈覆辙。秉性凶残的人是改不了的,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最终诛杀董卓;刘牢之反王恭归降东晋,最终又反叛。 “为啥呢?狼子野心改不了的。侯景在高欢尸骨未寒的时候就造反,先投降宇文泰,又投降我大梁。陛下之前收留他,是想趁机北伐中原,可以理解;现在他已经战败了,不过一介匹夫,却还收留他,不值得呀。 “侯景抛弃故土像扔掉破鞋,背弃乡里像丢下草芥,他怎么会感恩戴德,做我大梁的忠臣?事情显而易见了,没什么好疑惑的。臣虽然老了,不该干预国事,但我是赤心报国呀。” 萧介也是萧衍同宗,比萧衍小一点,但也有七十二岁了,在南梁也算德高望重。萧衍觉得他是一片忠心,听是听了,只不过不采纳他的意见。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萧衍一定要接纳侯景?如萧介、何敬容、周弘正、杜弼等所言,这侯景摆明了就是乱臣贼子呀,就是反复无常呀!那是因为侯景后面迫于形势,造反给南梁带来了灾难,所以,史官要不遗余力地证明大家的聪明、萧衍的糊涂。 假如萧衍成功平定了侯景的叛乱,史官又是另一副嘴脸,说萧衍如何英明伟大,根本不会记录萧介等人的谈话。正如萧介所说,侯景就是一介匹夫,能掀起什么风浪?作为当事人,萧衍为何不能容纳一个落魄的可怜虫?一个胸怀天下的皇帝,自己的侄子、儿子们作妖都可以宽容,为何不能宽容侯景? 而且,寿阳这种地方就是四战之地,南北争夺的关键,历史上在这里发生的大战不知道有多少,侯景有本事拿去,能否守住又是另一回事。萧衍为何要担心? 在萧衍眼里,侯景就是个屁,难道皇帝连屁大点事都不能容忍?萧衍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去担心、防备侯景。就比如说,你家里来了一个流浪汉,要一碗水喝,你也知道他去别人家要过水喝,你就说他反复无常、贼眉鼠眼?这说的是人话么?你给他一碗水喝就完事了呀。你还有透视眼,知道他会去你家中偷东西,并且把你的家给砸烂? 事后诸葛亮没有任何意义,萧衍的选择是正确的。 3出卖侯景 “报陛下,夏侯僧辩回来了。”张僧胤乐呵呵地进殿报告。 萧衍很开心:“夏侯僧辩是渊明的属官,他这次来建康一定有好消息,快,让他进来。”夏侯僧辩转达了萧渊明的原话:“渤海王宅心仁厚,对我不错,如果两国通好,渊明就可以回来了。” 侯景败走后,东魏收复了除颍川等地之外的河南故土。王思政是个出了名的硬骨头,高澄要想全力对付他,只有和南梁先讲和。高澄想到了萧渊明,总觉得可以利用下这个南梁宗室;又觉得就这么让侯景活着跑了,不甘心,得想个办法收拾下他才行。 陈元康领会到了高澄的意思,想了个办法:“丞相,咱们利用萧渊明和南梁讲和吧。您觉得谁最不愿意魏梁两国讲和?” “侯景!”高澄几乎是跳了起来,立刻就明白了陈元康的用意。只要双方讲和,侯景就是最尴尬的那个人,以侯景的个性,他必定要怀疑萧衍的动机和目的,高澄都不需要提什么条件,侯景就能和萧衍产生隔阂,而这正是高澄乐意看到的。 高澄对萧渊明推心置腹:“先王与梁主和好,十有馀年。侯景造反,导致两国关系破裂,我知道这不是梁主的本意。如果梁主不忘情谊,咱们和好如初,你也可以早点回家。你看如何?” “嘿嘿,谢丞相,正合我意。”萧渊明笑着说。他早就想回家了,特地派遣夏侯僧辩去建康传话。 听了夏侯僧辩的话后,萧衍又哭了,立刻让群臣商议。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他能有什么恶意呢?只不过希望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罢了。 朱异率先表示喜悦:“停止战争,万民之福。”王克、谢举等也跟着附和,现在国家实在折腾不起,讲和是最佳选择。王克出身琅琊王氏,官居尚书仆射,是尚书令谢举的副手。 人群中却传来了冷笑声:“谢大人,当初你是极力反对接纳侯景的,现在怎么出尔反尔又要把他抛弃?如此反复,微臣请求陛下诛杀此等小人。”说话的是司农卿傅岐,傅岐出身官宦世家,在南梁为官多年,做事正直,深受皇帝喜欢。 傅岐对朱异弄权很不满,但人家是皇帝大红人,只有把枪口对准谢举了。傅岐走上前来说道:“高澄为啥要讲和?他打赢了我们,没有讲和的动机呀?一定是离间之计。侯景一旦疑惑,必定举兵自保,为祸一方。如果讲和,正好中了高澄的计谋。” “傅爱卿言之有理······” 萧衍话没说完,朱异就打断了:“陛下,如今国库空虚,魏国求和,正是放马南山的好机会,何必为了一个侯景伤了和气?”“是啊,是呀。朱大人说的对。”谢举、王克根本不理会傅岐的话,反复劝萧衍。 萧衍也不想打仗了,国家的实际情况他知道,再打下去,皇帝的权威都要受到影响。他给萧渊明写亲笔信,让夏侯僧辩带回去:“得知高大将军待你很好,朕很是宽慰。你放心吧,朕会特地派遣使者北上,重新修复两国关系。” 寿阳的侯景没有闲着。绝处逢生的他,侥幸占据了寿阳,很是珍惜这次翻身的机会,一刻没停地注视着建康和晋阳的最新动态。乱世之中,谁也靠不住,侯景要不是精明万分,早就死在冷箭之下了。 夏侯僧辩带着萧衍的书信路过寿阳,刚好被侯景的眼线逮住。在侯景的威逼利诱下,夏侯僧辩拿出了书信,并把南北讲和的事情托盘而出。侯景大怒:“这个萧老头,坏得很,气煞我也。”他找来王伟商议对策。 4最后的挽留 “将军别着急,我们不妨写封信去探探萧衍的真实意图。”王伟答道。侯景也没有立刻要搞事的意思,他也是遇事冷静的人,叫王伟写奏书给萧衍: “高氏用心险恶,在北方不得人心。高欢因此丧命,高澄变本加厉,民怨沸腾,高家政权覆灭指日可待。他在寒山获胜,不过是侥幸罢了。如果高澄顺天应人,内心坦荡,何必急于求和?一定是国内有危机,所以才卑辞厚礼来取悦大梁。 “臣听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何必因高澄一竖子,而抛弃亿万百姓?北魏强盛不过是天监年间,那时候,陛下都派军讨伐;现在他们虚弱了,反倒要讲和了?舍掉已成之功,放跑锤死挣扎的俘虏,一定是后世的祸患,不仅让我这愚笨之人扼腕,更让天下志士痛心。 “从前,伍子胥投奔吴国,楚国被灭;陈平离开项羽,刘邦兴盛。微臣虽不如古人,但心向往之。微臣太了解高澄了,他就是看我不顺眼,想讲和来除掉我。如果臣死了对大梁有益,我万死不辞。恐怕千载之后,在史书上留下陛下的污点呀!” 这信写得,那叫一个真诚感人。侯景把自己塑造成了伍子胥、陈平那样的人才,希望萧衍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是呀,老子穷途末路来投靠你,你不珍惜我,却要把我卖给敌人?你还是个男人么?说好的爱我呢? 侯景很懂事,派丁和去送信的同时,还让他给朱异送去了三百两黄金。朱异笑着收下了黄金,并拍着胸脯对丁和说,这事儿包在自己身上。 然后呢?然后朱异就把这事按下去了,根本没有给萧衍看侯景的奏折,这仇侯景就记下了。 二月十七,萧衍派人去晋阳吊唁高欢,表达了和东魏和好的意图。 侯景真着急了,眼看自己就要被卖了,他写了亲笔信,派人直接递给萧衍:“我与高氏父子之间的嫌隙和仇恨已经很深,我仰仗您的威灵,期待着报仇雪耻。现在陛下又与高氏修好讲和,让我何处安身呢?请求您让我再次与高澄交战,来显示梁朝的皇威!” 是的,对侯景来说,自己唯一的价值就是给萧衍充当炮灰,去打高澄,能抢点地盘和人口,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然而,萧衍认为侯景已失去了利用价值,回信道:“朕与你之间君臣大义已定,怎会有你打了胜仗就接纳你,打了败仗就抛弃你的道理呢?现在,高澄派遣使者来求和,朕也想停止干戈。该进还是该退,国家有正常的制度,你只管清静自居就行了,无需费心去考虑这些!” 侯景就像被抛弃的怨妇那样,一边哭一边给负心汉萧衍回信:“我现在已贮备了粮草,聚集了士兵,喂了战马,藏好了武器,不日便可收复北方。我不能出师无名,所以希望陛下您能为我做主。现在陛下把我弃这在外,南北双方又开始互相沟通,只怕微臣的性命,将难免死在高澄之手。” 爱情之中,一方决定抛弃对方另寻新欢的时候,无论对方说什么都没用的,只能徒增自己的烦恼和厌恶。萧衍已经厌恶侯景了,很不耐烦地回信道:“朕是大国国君,怎么可以失信于人呢!朕已经不爱你了,你不必再启奏了,再回信就拉黑!” 侯景哭了,嚎啕大哭,说好的幸福呢?说好的爱情呢!天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不,我侯景绝不能坐以待毙!侯景模仿高澄的笔迹,给萧衍写了一封试探信,表示要用萧渊明来换侯景。萧衍很高兴,相比之下,侯景不过一个流浪汉,肯定是侄儿更重要呀。 傅岐极力劝阻:“侯景穷途末路来归降,放弃他不是什么好事;况且他百战百胜,哪儿能束手就擒?”“傅大人此言差矣,侯景一介匹夫,败军之将,能掀起什么大浪?”朱异、谢举反驳道。 萧衍点点头,提笔写道:“萧渊明早上到,侯景晚上就给你送过去。” 萧衍的一举一动都在侯景的监控之中,侯景得知后,因爱生恨,对手下弟兄说:“我就知道萧老头心肠坏。”任约、郭元建都在唉声叹气,不知道前途怎么办。人群中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现在要么坐以待毙,要么一起干大事,全听大王一句话!”说话的人是王伟。 王伟这句话点燃了侯景内心的火焰。对呀,男子汉大丈夫,为何要听别人摆布自己的命运?你萧衍生下来就是皇帝么?还不是抢南齐的皇位!你要诚心弄死我,我为何不反抗?我侯景的选择有错么? 萧衍的选择也没错,如果对一个只有八百残兵的侯景都要如临大敌,那南梁中有一千以上人马的豪强、贵族、亲王又何止成千上万?萧衍是不是要彻夜难眠了?萧衍的自信和不屑是理所应当的。 高澄的选择也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因为,他的全部的注意力正放在颍川王思政身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后三国演义:隋唐的诞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