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散了,俺和贤侄对饮!” 牛钧准备了几坛好酒。 从牛尚那里确认了杨行秋的酒量。 一斗。 牛钧自认差不多。 和牛尚一样,特意准备了一大瓮好酒。 看了眼酒瓮上的“谢”字。 杨行秋感叹道。 “不愧是叔侄俩,办法都是一样的。” 说起身体素质,杨行秋还真不如牛钧和牛尚。 要是论起酒量,杨行秋还真不怵他们。 牛钧打开一坛,酒香和米香飘出。 杨行秋看着牛钧兴高采烈地倒出淡黄色的酒液。 来吧,你也逃不过钻到桌子底下的命运! “有了侄儿的法子,炼钢轻松了许多!一日随手炼钢五百斤!” 牛钧说着敬起了酒。 “不过班门弄斧而已!” 杨行秋谦虚一下,干了一碗酒。 魏晋时代,发酵酒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为了让酒更加香醇。 古代需要对酒多次发酵。 称之为“酘”。 谢氏一门,人称“诗酒风流”。 看来不仅是会喝,还会酿。 和魏晋名士一般,品尝到三酘之法酿出的酒。 杨行秋是非常愿意再来一碗的。 牛钧是第一次品尝出自谢氏的美酒。 迫不及待的又盛了一碗。 “这酒香甜又清亮,不知如何做得?” 在牛钧的印象里,酒的味道是微酸,带着点苦涩,还混着酒醪。 杨行秋接过酒碗,跟牛钧讲起了酿酒的事。 “取上好糯米,蒸熟,摊凉,下入酒曲,封入坛中,旬日后,再放熟米,酒曲,如此反复。酿造数月,清者于上,浊酒于下,只取上层好酒,便可。” “这得多少功夫?多少米?” 牛钧听完酿酒的过程,打消了自己试着做做的想法。 杨行秋瞥了眼酒坛,估算了一下。 “这一坛酒,需糯米十倍不止。” 牛钧听完,赶紧放下酒碗。 “三十石米才出这一瓮酒!” 杨行秋点了点头。 牛钧慢慢端起酒碗。 “那可要细细品过才是!” 杨行秋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说了些闲话,牛钧总算切入了主题。 “好侄儿,可是博学,比牛家的子侄们强!” 这是要我这个老师培养牛家的孩子们啊! 杨行秋听出了话里的意思。 “叔父谬赞了,小侄既为授业之师,定当倾囊相授!” 听到杨行秋的保证,牛钧激动了起来。 “好,好,来再饮!” 又盛来满满一大碗酒。 “俺们牛家,靠武勋起家,没出过读书人,读书好,识文断字,不用舞刀弄枪。” 听出牛钧的舌头开始打转。 杨行秋借机试探道。 “退诸葛,破马岱,平辽东,以勇武建业,官拜后将军。” 牛钧摆了摆手。 “他没读过书,不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说完,他扯开桌上的荷叶包,拧下鸡腿,递给杨行秋一只,自己抓起一只开始啃。 杨行秋继续说道。 “周瑜入荆州,若非曹仁破围,只怕难成大功!” 牛钧听完,把鸡腿扔在食案上。 “别提姓曹的,提起来,俺就有气!” 生什么气呢? 杨行秋不明白。 “是小侄失言,该罚!” 杨行秋正要自罚,牛钧伸手拦住了他。 “你不知其中缘由,不罚!” “武皇帝,文皇帝,明皇帝知遇之恩,俺不敢忘,俺就恨曹硕而已!” 杨行秋看向已有几分醉意的牛钧。 “小侄属实不知。” 牛钧端起酒碗,杨行秋跟着拿了起来。 “要不是他们,日子不会这么难!” 牛钧喝下一碗酒,开始滔滔不绝讲起了过去的事。 本来牛家庄没有必要长期躲在深山里,与世隔绝。 毕竟只要他们不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真的追究这些难民和司马氏的旧怨。 把这件事说出去的人,就是曹硕一家。 跑到建康城去认祖归宗。 被人赶了出来不说。 回来没安生几天,又要带着人投军建功。 结果吃了个败仗,功没建成。 带去的人死了大半。 挖到金矿后,要建什么天子宗庙。 大张旗鼓引来了官军的调查。 建宗庙他们可不管。 朝廷派下来的苛捐杂税必须要收。 为了逃避捐税,不得已。 整个牛家庄参与进了吴郡四姓牵头的走私活动之中。 除了当一个中转站,还要接受生产兵甲,打劫商队的任务。 在吴郡四姓的庇护下,牛家庄才能勉强在山里立足。 堂堂名将之后,落得如此下场。 除了恨司马家,牛钧更恨曹硕一家。 “要不是老夫人相求,俺才不去当这媒人!” 知道了两家的恩怨。 杨行秋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牛钧。 “叔父大恩,小侄无以为报,倒有一法,或可解困!” 连着喝了几碗酒的牛钧已经是醉了。 “啊!” “叔父可知,高炉炼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和女友穿越到东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