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F中文网

第170章 认祖归宗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 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 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这是《王制》对于宗庙制度的规定。 在父系氏族公社中,父系家长掌握着整个氏族的统治大权。 父系家长逝世后,围绕权力与财产的继承问题,氏族成员势必要展开激烈的斗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继承约定,产生了原始的祖先崇拜。 在家天下的时代,夏商时期都是以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王位,但这样也出现了王位继承上不少的混乱现象。 周王室吸取了夏商“争相代立”的教训,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是为宗法制度。 祖先祭祀是封建社会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许多日常礼仪活动和社会活动也要在宗庙里进行。 如冠礼、婚礼、宗族成员的盟誓等。 因此,宗庙的存在被视为宗族存在的象征。 宗主身份成了拥有宗族首领地位的保证。 在牛家庄,曹硕苦心经营,费了不少人力、财力,顶着来自内部、外部的巨大压力,勉强维持着曹氏宗庙。 本来他是不必如此辛苦的。 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封曹奂为陈留王,安排在邺城居住。 邺城原本是有曹氏宗庙的。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当时的陈留王曹过随着难民潮,到了建康。 把邺城的宗庙给丢了。 作为曹髦的子孙,自然是要联络这些南渡的宗室。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从曹硕的祖父打算认祖归宗的那天开始,曹髦的子孙们就遭到了冷落。 原因无他。 曹髦是东海王曹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孙子。 曹奂是燕王曹宇的儿子,魏武帝曹操的孙子。 曹髦死后,司马昭和群臣商议,以魏明帝后嗣的名义立曹奂为帝。 “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亲。” 曹奂认燕王曹宇为“从祖父”。 曹宇是曹丕的兄弟,是曹叡的叔父。 这样一番运作,曹奂就成了曹髦的平辈兄弟。 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乃为亲疏贵贱多少之数。” 实行宗法制度,必须首先严格区别长幼尊卑的关系。 封建继统的前提就是继嗣,绝嗣就意味着断统,天子的大宗,嗣不可绝。 皇帝继统之后,昭穆次斌之舞。” 庙号应该是后人议定,曹叡就成了古往今来唯一一位给自己上庙号的皇帝。 总之,对于出身自带贵贱二重矛盾的曹氏宗族来说,这些只不过是手段而已。 “叔父!” 曹硕刚整理好祭拜宗庙的物品,曹羽刚好回来了。 “侄儿……” 曹硕欲言又止,默默拿起祭品,带着曹羽出了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和女友穿越到东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