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于太孙能说出来什么,在场的亲王大臣们都不太关心。</p>
说白了就是一个不知轻重的小屁孩,偷偷的溜出了家里,来了一出离家出走。</p>
只不过他是皇太孙,搞的阵仗有点大而已。</p>
所以在场的群臣们根本就不关心朱瞻基会说什么。</p>
即便皇上把太孙叫到了奉天殿,顶多也就是罚一遍,走个过场。</p>
然后中场休息,休息完了之后大家借着迁都的事儿再继续吵一架。</p>
可让众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太孙开口就是王炸呀。</p>
你还想让大军听你的话班师回朝?太孙是不是有点太看得起自己了?</p>
汉王闻言,冷哼一声。</p>
“瞻基啊,不是二叔说你,你个小孩子家家的,就老老实实读书。”</p>
“学学你爹,做个文人,打仗的事有你二叔三叔顶着呢,还犯不着让你一个小孩子出来指手画脚。”</p>
“而且你以为十万大军都是在过家家吗?聚集十万大军的那一刻,朝廷就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花钱了。”</p>
“十万大军北伐,这一路每多走一步就得花不少的银子,这个钱,你爹给出吗?”</p>
汉王说的很有道理。</p>
在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因素有很多。</p>
比如将帅水平的高低,士兵客场作战是否会水土不服,天气影响等都有关系。</p>
然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因素,便是国力。</p>
尤其像十万大军这种级别的战争,对国力的需求也更为严峻。</p>
养得起是一码事,能花钱让十万人的大部队到达战场是另一码事。</p>
这次派出十万大军还没等开战呢,朝廷就已经花了二十多万两银子了。</p>
如果连个仗都没打,就平白无故的撤回来,那么朝廷就还得多花好几十万的银子,保守估计这一来一回儿五十多万两银子就出去了。</p>
朝廷也没有聚宝盆。</p>
靖难之后大明经济受到影响,花了好些年时间才算把经济拉回到合适的水平。</p>
若是这一仗打赢了,那这几十万两花的值。</p>
要是没打赢,那就勒紧了裤腰带再战,直到打赢为止。</p>
可要是连打都没打,直接就撤回来了,这不仅白花了银子,对于士气也是很大的打击。</p>
所以怎么可能听一个小孩子的话,说把兵撤回来就撤回来呢?</p>
当然汉王也不全都是一心为公,他也有私情。</p>
要知道丘福曾经一力支持汉王为储君,虽然现在被永乐大帝给安排到东宫去任太子太师了。</p>
可是打心眼里,淇国公还是更看好汉王一点。</p>
毕竟大明是马背上得天下,太祖皇帝本身就是个能征善战之君,永乐皇帝那更是继承了太祖皇帝的英明神武。</p>
建文就不用说了,前两任皇帝都是如此,这第三任皇帝也应该如此啊。</p>
虽说太子在领兵打仗上也算是略有才能,毕竟当年靖难的时候,可是太子苦守北平两个月,为燕王得到朵颜三卫,争取了宝贵的时间。</p>
可是这种事儿他也得看跟谁比。</p>
汉王爷可是随着陛下一路从北平推到了应天。</p>
上阵杀敌那每一次都是身先士卒。</p>
虽然说他当时只是个郡王,可依然是皇亲国戚,身份贵重,由他带头冲锋,对士气的提升是很大的。</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大明写日记,永乐夸我命真硬》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