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lt;/p&gt;</p>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lt;/p&gt;</p>
“你年纪轻不知道,历史上大饥荒饿死人的,大家都吃不饱饭。”&lt;/p&gt;</p>
“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lt;/p&gt;</p>
“不可能了!”&lt;/p&gt;</p>
一句轻轻的“不可能了”在各个位面的帝王耳边却如同一个炸雷&lt;/p&gt;</p>
他说不可能了?&lt;/p&gt;</p>
怎么可能?&lt;/p&gt;</p>
要如何做得到在饥荒时代不饿死人?&lt;/p&gt;</p>
即使是历史上的盛世之年,&lt;/p&gt;</p>
百姓也只是不饿肚子而已。&lt;/p&gt;</p>
遇到饥荒,别说吃树叶啃树皮了,就是观音土都得抢着吃!&lt;/p&gt;</p>
这后世之人居然敢说不会再有人饿肚子了!&lt;/p&gt;</p>
他哪里来的自信?!&lt;/p&gt;</p>
莫非此人是神农下凡?&lt;/p&gt;</p>
天幕中视频画面一转&lt;/p&gt;</p>
一张袁老的照片出现在天幕&lt;/p&gt;</p>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lt;/p&gt;</p>
“1953年,在父亲的极力反对下,袁隆平选择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从这里开始了他和水稻的不解之缘。&lt;/p&gt;</p>
“1960年袁老被分配到湘省安江农校担任教师。”&lt;/p&gt;</p>
“他起初教俄文,也研究过红薯,后来因为粮食短缺,他便开始研究起了水稻增产”&lt;/p&gt;</p>
“他立志解决华夏人挨饿的问题。”&lt;/p&gt;</p>
1966年,他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lt;/p&gt;</p>
在论文中他指出:“水稻具杂种优势,尤以籼粳杂种更为突出。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lt;/p&gt;</p>
“他深信,通过水稻杂交育种,一定可以大大的提高水稻的产量!”&lt;/p&gt;</p>
看到此处&lt;/p&gt;</p>
大明位面&lt;/p&gt;</p>
朱元璋腾的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lt;/p&gt;</p>
这就是他的自信来源吗?&lt;/p&gt;</p>
这就是后世不再有人挨饿的方法吗?&lt;/p&gt;</p>
此事如果真的做成了,那真的是功在千秋。&lt;/p&gt;</p>
如此功业,建庙立祠享受万民香火也是当得的!&lt;/p&gt;</p>
因为吃不饱肚子才造反的朱元璋&lt;/p&gt;</p>
深刻的明白&lt;/p&gt;</p>
粮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稷乃国之根本!&lt;/p&gt;</p>
如果人人都能吃饱肚子,就不会有下一个朱元璋!&lt;/p&gt;</p>
想到此处转身下令:&lt;/p&gt;</p>
“传太史令,给咱详细的记录,让户部的人仔细的研究。”&lt;/p&gt;</p>
“这杂交水稻之法给咱好好的学,如果产量能增加哪怕一成,他们就是大明的功臣!赐爵封侯!”&lt;/p&gt;</p>
在老朱心中,这杂交育种之法,如果能提高水稻产量超过三成,已然是不世之功了!&lt;/p&gt;</p>
大唐位面&lt;/p&gt;</p>
唐太宗李世民肃然起敬&lt;/p&gt;</p>
“禾下乘凉梦!好一个禾下乘凉!”&lt;/p&gt;</p>
“古有神农尝百草,为百姓分辨药材粮食”&lt;/p&gt;</p>
“后华夏有人能为百姓解决吃不饱的问题”&lt;/p&gt;</p>
“此乃无上功德啊”&lt;/p&gt;</p>
天幕中关于袁老的视频还在继续&lt;/p&gt;</p>
“1961年7月 袁老在试验田里发现一株水稻‘鹤立鸡群’长得特别好。”&lt;/p&gt;</p>
“他大喜过望,认为发现了好品种。”&lt;/p&gt;</p>
“他小心翼翼的收了种,准备在来年种下一片,看是否有奇迹发生”&lt;/p&gt;</p>
“第二年,稻株抽穗后的结果并不理想,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远没有当初发现的样的好”&lt;/p&gt;</p>
“这次的失败,并没有让袁老放弃。”&lt;/p&gt;</p>
“他又重新带着放大镜在田间地头寻找新的野生稻种”&lt;/p&gt;</p>
“一次他从稻田里14万株稻穗中,找到6棵水稻雄性不育株。”&lt;/p&gt;</p>
“到了1968年,6株水稻雄性不育株培育成700多株,插在两分地的试验田里。可一天早上,袁隆老发现实验田被踏成烂泥塘,田里的禾苗被拔得精光”&lt;/p&gt;</p>
“实验被人为的破坏了!”&lt;/p&gt;</p>
“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使袁老的研究热情有丝毫的减退!”&lt;/p&gt;</p>
“他依然孜孜不倦的奔波在各个田间地头。”&lt;/p&gt;</p>
“事情在71年出现了重大转机,这一年袁老在野外发现了‘野败’——野生雄花败育株。”&lt;/p&gt;</p>
“‘野败’的出现成为了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lt;/p&gt;</p>
“两年后,已经在农科院工作的袁老正式宣告: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lt;/p&gt;</p>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了大面积推广种植,全国推广面积达到了208万亩。”&lt;/p&gt; “此时的杂交水稻亩产量已经突破了:一千斤!”&lt;/p&gt;</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