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F中文网

第4章 吃盐利权贵贪婪;谓变法尽是勾当4

而且这件事其实非常吊诡,朱厚照在现代史就看过明武宗实录。 在惜字如金的古代史书当中,这件事反常的如同老太太的裹脚布,记录的又臭又长。</p>

大概的意思就是,朱厚照在正德元年三四月份开始追问,为什么户部不给我把剩下的一万二千盐引给我。</p>

户部尚书韩文打起了死人牌:啊,先帝那时候就发现这是弊端,所以要革除,不能给了。</p>

等过了一两个月,再去要,这回是内阁三个大佬亲自出来跟朱厚照搞拉锯战,讲事实摆道理,意思就一个一万两千盐引不全给,一半给盐引,一半折合现银给。</p>

朱厚照纳闷,要给就全给,要么就不给,一半一半的给,这不是羞辱人吗?</p>

内阁三大佬就说我们要商量一下,不等朱厚照反应,就从暖阁出来了。</p>

司礼监的太监还追出来问,三位阁老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啊?</p>

三位阁老一点不给司礼监太监面子,直接说,已经议过了不用你管。</p>

然后回到内阁就写了一封长奏章,说什么皇帝你这样干会坏盐法啦巴拉巴拉,最后祭出大杀器,你还要盐引的话,我们就辞职。</p>

朱厚照一看傻眼了,赶紧答应内阁的要求,剩下的一万二千盐引一半给盐引,一半折现。</p>

这可都是明实录的真事,可有意思了。</p>

当时只觉得这不像一言九鼎动不动就能杀人的皇帝,怎么被大臣逼到这个份上,这本来是搞了快十年的惯例,怎么到了武宗皇帝这,却好像是武宗皇帝做错了一样。</p>

但现在真正成了皇帝,朱厚照才看清楚,这可不是蝇头小利的拉扯,这就是权力一点一点的争夺。</p>

权力看上去好像多么高大上,但其实多数都隐藏在这蝇头小利的拉扯过程,一点都不高大上,跟老太太讨价还价差不了多少。</p>

朱厚照眼珠子一转,觉得这件事大有文章可做,于是道:“不给就不给吧,朕就做个清水皇帝,免得又被那帮外臣训斥。”</p>

说着一副无奈的样子。</p>

不是每个人都像刘瑾那样谨慎的。</p>

高凤好不容易抓到这么好的表现机会,他岂能放过?</p>

他为什么早不说晚不说这件事,就等着朱厚照询问。</p>

询问了他才好表忠心啊。</p>

就见高凤自告奋勇:“主子,外廷这么欺负咱们可不行,咱家一定要给您讨这个公道,承运库这么多年的惯例偏偏要在主子您这里打破,这就是欺负您!”</p>

朱厚照不说话了,只是冲他示意了一下,然后就走进了东宫。</p>

可高凤却觉得那个眼神就是同意他去干的意思。</p>

他这下可是年轻了,正德牌不粘锅,不沾油啊。</p>

弄成了是朱厚照指挥有方,弄砸了,就是你小高乱理解领导的意思。</p>

这么多太监看着,到时候高凤干不成,那也是自找的,谁让你急着抢功。</p>

但这时的高凤可不这么想。</p>

觉得这是表现的机会。</p>

……</p>

翌日,高凤还真就跑到户部去了。</p>

户部尚书韩文这个人是老御史出身,正经山西洪洞人,就是‘洪洞没好人’那个地方的,是个老愤青,他这张嘴啥都敢说。</p>

成化年间上书言事,冒犯了后宫,气得成化帝暴怒,就在文华殿让人用鞭子差点把他打死。</p>

后来成化帝发现冤枉他了,又给放了,后面历任给事中、都御史、侍郎、南京兵部尚书,最后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p>

别看老东西现在都六十多了,还跟个炮筒子一样,口无遮拦。</p>

高凤去找他要盐引,这不是找骂吗?</p>

韩文何文武官员在思善门吊唁完了大行皇帝后,回到了公廨当值,刚坐下来不久,户部主事急匆匆来回:“部堂,内承运库掌库高公公到了,来催剩下的一万二千盐引的!”</p>

韩文放下手中的案牍,长出一口气:“叫他进来,本堂跟他说。”</p>

主事赶紧出去,时间不长高凤大摇大摆地进来。</p>

内承运库虽然设置在紫禁城内,但在编制上还是属于户部的,所以韩文接见他已经是给他面子了。</p>

哪想到高凤这时候不知道接着,一进来张口说道:“韩部堂,户部每年都按规矩拨两万盐引到内承运库,怎么这次才给了八千?”</p>

韩文都不想搭理他,但还是耐着性子道:“高公公,弘治十八年初户部可是已经拨了两万盐引,半年就用完了?”</p>

高凤辩解:“这可不一样,陛下初登大宝,用度颇多,户部反倒减了陛下的用度,这不好吧?”</p>

韩文反将一军:“这是陛下的意思?”</p>

“这……”高凤可不敢说是朱厚照的意思,因为当时朱厚照没明说啊,他这是抢功来的,只得道:“咱家是内承运库掌库,此乃分内之事!”</p>

韩文哦了一声,不是皇帝亲自开口就行。</p>

“高公公,大行皇帝之命,能管今时之事否?”韩文问。</p>

高凤不明所以:“那自然能管!”</p>

韩文反唇相讥:“那大行皇帝曾言内宫所用,宜当俭省,你们都不当回事?”</p>

“谁说不当回事了?”高凤急了,这个帽子扣下来,自己不死也得掉层皮。</p>

韩文大喝:“一年方过半,你就急不可耐地讨要来年盐引,陛下尚且不急,你们倒是跳出来了。</p>

而今陛下年轻,初登大宝,正是立德于天下之际,力行俭省,乃教化万民之大事,天下莫不感喟陛下圣明。</p>

反倒你们这帮中涓,处处打着陛下旗号招摇过市,就凭这,本堂便能参你一本!”</p>

高凤被怼得哑口无言,“你你……”</p>

韩文一挥手:“念你执掌内承运库不易,本堂饶你一次,若有下次,本堂可不会这么轻易揭过。来人,送客!!”</p>

“高公公请!”边上的司官听得都快乐开花了,抿着嘴做了个手势。</p>

高凤弄了个面红耳赤,最后只能恨恨作罢,甩袖走人……</p>

-------------------------------------</p>

注解1:有明盐法,莫善於开中。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明史·食货四》</p>

注解2:明初,各边开中商人,招民垦种,筑台堡自相保聚,边方菽粟无甚贵之时。成化间,始有折纳银者,然未尝著为令也。弘治五年,商人困守支,户部尚书叶淇请召商纳银运司,类解太仓,分给各边。每引输银三四钱有差,视国初中米直加倍,而商无守支之苦,一时太仓银累至百馀万。然赴边开中之法废,商屯撤业,菠粟翔贵,边储日虚矣。——《明史》志第五十六食货四</p>

注解3:边方日遂困敝,今千里沃壤,莽然蓁墟。稻米一石,直银五两。皆盐法更弊之故也。——《明经世文编》卷之一百八十一霍文敏公文集二(疏)哈密疏【兴哈密复塩法】</p>

注解4:国朝盐法,设转运司者六,提举司者七,盐课司以百计。大小引目,二百二十餘万...惟淮盐居天下之半,浙次之。——《大明会典卷之三十二·课程一·盐法一》</p>

注解5: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五杂俎·卷4》</p>

明中盐法行,山、陕之商麇至......——《嘉庆·江都县续志·卷12·杂记下》</p>

至是,戸部尚书叶淇,淮安人,盐商皆其亲识。因与淇言:商人赴邉纳粮,价少而有逺涉之虞;在运司纳银,价多而得易办之利。淇然之。——《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十·征榷考·盐鐡矾》</p>

注解6:o太监崔杲等以织造奏讨长芦往年支剩盐一万二千引……户部尚书韩文等言:盐课之设专备边饷,初与织造无干,成化、弘治年间整端始开。先帝深知其害,即已停止……请并停织造……</p>

乃于日讲罢召健等复至暖阁,问曰:……瓒等乞长芦盐一万二千引,户部止与六千引,半与价银,今可全与之……上曰:既与半价,何不全与引盐?……若以臣等迁愚不能仰承上意,则乞别选贤能以充任使,将臣等放归田里,以免旷职之愆。上曰:昨闻卿等面奏,今复览疏,朕心已悟。引盐不必全与,可支与十分之五,余如议与价银……《明武宗实录·卷之十七》</p>

注解7:核韦州军功,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王越、马文升等滥杀妄报。寻劾越荐李秉、王竑。语颇涉两宫,帝怒,挞之文华殿庭。《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p>

吏部屡荐为都给事中,为忌者所沮,竟以九载满考,始得迁官外藩——《国朝献徵录·卷二十九·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赠太傅谥忠定韩公文墓志铭》</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正德圣主》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花样赚钱 美人NPC能看到玩家论坛后 大明:本想摆烂,可老朱他不干啊 穿越之我要清君侧 抗战:都开挂了,谁还猥琐发育? 风雨大宋 系统开启,古人们领略高科技 谍战:开局获得活阎王系统 断绝关系后,侯爷全家哭瞎眼 逍遥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