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杨庆父亲还在种地的时候,杨庆就给自己父亲算过一笔账,如果算上人工,种子、肥料、还有农药钱,农民种地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要不是现在政策不明朗,投机倒把算犯罪,吃饭也还要粮票,物资供应也不充足,经常拿钱都买不到物资,杨庆都想把地分给别人种,自己去投机倒把挣大钱去。</p>
不过根据杨庆的观察,那一段记录中投机倒把的黄金岁月就要来了。</p>
杨庆这几天经常去镇子里,发现公社的民兵经常不在岗,一打听才知道公社的干部为了保证分田到户的顺利实施,已经把民兵调走给各大队干部站台去了。</p>
毕竟越穷的地方,分田的政策落实的往往越困难,穷山恶水出刁民可是一句老古话,自有它存在的道理。</p>
杨家冲生产队才花了七八天功夫就把田分了下去,已经是一个让人震惊至极的速度,听说还有不少生产队,现在分田都还是在拍桌子骂娘呢。。</p>
杨庆今天又去了镇上一趟,发现民兵又不在,又想起之前和老人谈古谈起的投机倒把黄金时光,所以正式下定决心准备搞点火烘鱼拿去县里卖。</p>
经过处理的火烘鱼咸香皆备,又没了那股子鱼腥味,在物资供应极为发达的后世毫不起眼,但是在物资匮乏的1981年,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p>
又咸又香,把鱼儿蒸熟撕开,稍微放点油一炒就是极为好吃的荤菜,在秋收的时候,杨庆特意给自己相熟的几家人送了一点自己制作的鱼块,引得所有人赞不绝口。</p>
赵小妹每次吃鱼块都能多吃一碗饭,证明这东西的确符合1981年这个时代人的胃口,应该是能有销量的。</p>
到时候挑着火烘鱼去县里卖,带个小锅去用油炒一盘做例菜,被那挠人的香味一抓,肯定能挣上一笔大的。</p>
杨庆越想越觉得可行,下定决心以后立马骑着自行车往县里跑,再去看看县里抓投机倒把的红袖章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顺带也去县里供销社买几袋盐和几米塑料布,要是有铁钉什么的,也要买一些准备做架子。</p>
杨庆已经观察了好几个早上,县里抓投机倒把的红袖章都没人,想必最近一段时间都被调去搞分田的事,应该不会有人抓这个。</p>
盐还好,大粒盐全省统一价3毛钱一公斤,制作火烘鱼必须要这种大粒粗盐,不然普通精盐腌制盐度有些不够,耗费会更多。</p>
杨庆买了100公斤才花了30块,只是塑料大棚膜的价格有些吓人,杨庆买了2米x3米的一块6平方塑料布,就花了五块钱。</p>
铁钉的价格也不便宜,那种长钉的大铁钉1毛钱一个,短一些小铁钉的五分,杨庆大大小小买了五块钱。</p>
“工业品真贵!”</p>
杨庆暗暗咋舌,要知道现在一个农家鸡蛋就5分钱,一块6平塑料布值100个鸡蛋,后世一个农家鸡蛋2块钱,要是后世哪个农资店老板这么一块6平破塑料布敢卖200块这么贵,肯定会被打死。</p>
杨庆买完所有东西,把铁钉放在前篮,塑料布和盐摞在自行车上后架上就往生产队狂奔。</p>
现在的自行车结实的很,带个两百来斤货物不费事。</p>
等天色渐晚,到了夜半时分,杨庆用布捂住手电筒的发散灯光,只留下中间一小撮照着路,半夜偷偷摸摸的担着盐走山路去了老赵家。</p>
“砰砰砰!”</p>
夜半时分,赵家的木大门被杨庆悄悄敲响。</p>
赵老爷子披上衣服,颇有些警惕的打开门一看,居然是杨庆挑着一担麻袋站在自己门口。</p>
“赵伯父?想不想挣一笔钱?”</p>
杨庆压着嗓子,笑颜如花。</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八零乡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