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宁省一把手,特别的爱听广播。 省长的家乡在湖南。他经常向别人讲自己小的时候,家在乡下,每天要走十几里路,去县城。 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边走边背书,一路上走下来,从家里到学校,把昨天的课程温习了。 再从学校到家里,一路上走下来,把白天讲的课背熟了 久而久之,记忆力特别好。也养成了爱听广播的习惯。 早六点是省里的联播,六点半是央文的新闻联播。早七点是综合节目,其中的新闻热线是省长必听的节目。 这在外地,来了之后就被安排在政府大院里的住宅居住。 这天早间,省长乘车去省委大院开会。因为路上堵车,七点就准时出发了。司机也习惯了在这个时间,将收音机打开,调到了生长必听的频率上。 “走、走、走,我们地方的事,用不着你管。”广播里传出的声音,引起了省长的关注,本来半闭的双眼睁开,又坐直了身子,仔细的听了起来。 “听众朋友,刚才您听到的录音,是记者在安阳县政府采访时,安阳县县长对记者发出的。” “两天前,安阳县兰花镇整体改造房屋征收和拆迁过程中,发生一起拆除建筑物,致一名弱智居民死亡事件。” 接下来,是记者对居民、死亡者家属、兰花镇政府领导的采访录音,和事情起因的情况报道。。。 报道之后,还有一篇评论,加强乡镇房屋拆迁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省长听了,缓缓的对坐在身边的政府秘书长说道:“了解一下情况,看看是怎么回事。” 省长的声音不大,却又非常明确。坐在身边的秘书长和前排的秘书都非常清楚,省长自打上任以来,一直民生工程、安全生产放到首位。 加上不久前,加强安全生产,规范乡镇房屋拆迁工作安全生产会议刚刚召开,再加上这样的新闻是在省长平时最关注的节目当中播出的,秘书长和秘书自然不会认为这只是省长简单的一个安排。 很快,省长的指示就被落实到了安阳市委、市政府,层层下到了安阳县委、政府和兰花镇。 2 一天前。 萧萧和俊锋早上8点半,准时来到了安阳县政府办公室。办公室赵主任和宣传部的人员已经提前等在办公室里。 赵主任见两位到来,简单的打了招呼,就热情的说道:“县长正在办公室里等你们呢!你们过去吧!”。 说着,赵主任把萧萧让到了前面,自己和俊锋跟在后面。 听说县长郑建平已经等候在办公室,萧萧感到很高兴,面子很足,于是脚步就加快了,走在了前面。 县长办公室很大,进了屋子正对面是一排书柜,中间很开阔。 屋子正南正北,都有窗户。窗户很小,太阳还没照过来,室内显得比较暗一些。 县长的大办公桌在进门靠右手边,桌子很大,加上一些绿植吸光,室内更显得暗了一些。 郑县长看上去个头不高,方阔脸,隆鼻重目,正在低头看一份文件。 “郑县长,你好。我是省电台的记者。昨天兰花镇拆迁,死了人,来向您反映一下情况。”萧萧用很快的语气,说明了来意。 正在看文件的郑县长抬头看了看来人,突然态度变得暴怒起来,挥动着手中的文件,喊了起来:“走‘、走、走,我们的事情用不着你管。” 萧萧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了一跳。但仅仅是一瞬间,手中的采访机已经被打开,其熟练程度和准确度,十分的惊人。 “郑县长,我们是来向您反映问题的,你怎么能这个态度。”萧萧拿着手中的采访机,向县长说道。 “走、走、走,我们的事情用不着你们管。”郑县长继续吼道。 由于事情来得过于突然,声音过大,不仅让身后进来的办公室主任、宣传部的人员感到吃惊和不解。就连隔壁办公室的人员也闻声赶了过来。 一时间,县长办公室里,县长和萧萧的怒气,周围人的不解,让整个房间的空气凝固了。。。 还是办公室赵主任先打破了僵局,劝说着萧萧不要生气,一边往外走去。回头还看了一眼县长,那意思明显着,让县长别多心,他来处理这个僵局。、 3 从县长办公室出来,萧萧只是和赵主任还有宣传部的来人打了个招呼,就要告辞。 赵主任客气的还想挽留,看看是否有什么误会。 萧萧和俊锋自然不肯在这待下去,执意的向停在院子里的车辆走去。 赵主任这个时候心中也是百味交杂。让走,这事情没有解释清楚,这边记者显然动了怒,只是没有再发作出来。那边县长还不知道最终是什么意图。 不留,这记者一走,不知道后续会出现什么事情。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情,最后县长是不是要怪罪下来。怪自己办事不力,没有把可能和很有可能发生的严重问题,判断清楚,做到防患于未然。 思来想去,赵主任最终还是放弃了挽留,只是客气的说了些不好意思,别太往心里去,可能县长心里有事,比较焦虑,一切不是对着记者来的。可怎么说,这一切都晚了,接下来的一切发生都难以避免。 这个时候,不仅赵主任留不住。而且萧萧和俊锋是以最快的速度,要往省城赶,要回到单位,回到办公桌前,要在最快的时间里,把稿件发出去。 4 报道准时在取义,错误的向上级领导汇报不实情况。。。” 当天晚间,萧萧的情况汇报说明也写好了。 内容很清晰。 首先是有没有告人的目的。 当天中午,本来是吃饭的时候,接到了部门主任的工作安排。至于事先发生 了什么,从死亡者家属,到兰花镇、安阳县政府,无一相识和旧怨。 接下来,详实的记录了死亡的原因,死亡者家属的困境。 再接下来,就是兰花镇上万平方米的拆迁房屋,被镇政府化整为零的交由个人去拆迁,这完全违背了乡镇拆迁整顿工作通知精神。 细算下来,50多户拆迁户,每户雇佣二个人,100多名没有专业技术,没有经验,没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从事高危作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偶然中带着必然。 最后,这个汇报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不是针对兰花镇,不是针对安阳县,而是突出了报道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乡镇拆迁整顿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落实到位。 汇报材料,经意无意间,写明了采访事件,绝不是有的指使,或者被人利用,而是完全体现了一名记者,对新闻的敏感性,以及对省政府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的洞察力,和责任感。 汇报材料于第二天上午,直接由萧萧送到了省政府办公室。而材料是头天晚间交给总监后,台长连夜审阅的。 又是很快的时间,总监将带有批示的材料,交给了萧萧。材料上面有秘书长的亲笔批示:情况已知晓,给贵台添麻烦了!转交安阳市委组织部处理。 “给贵台添麻烦了!”仅仅这一句话,就足以让台领导争足了面子。更何况是秘书长的亲批,而这实际上已经是代表了省长的意思。 郑县长本来是省里下派的挂职干部。而正是这样一个事件,最终导致了郑县长再也没能调回省里,并且最终将自己的仕途之路结束在安阳市。 确切的说是他的仕途之路结束在,任职安阳市白安区区委书记期间,自己修建的“红楼”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录者的密码》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