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F中文网

第二十四章 李治的帝师24

翌日隅中,李治依约踏入尚食殿。</p>

他如往常那般,于殿外解剑、脱履,入殿后恭敬地向李世民作揖行礼,而后从容跪坐于席。不多时,婢女们鱼贯而入,端着菜肴摆好,在司膳坊掌事姑姑的引领下有序退出。</p>

此刻,殿中仅余父子二人。</p>

李世民用餐时,借掉落的菰米,教导李治当珍惜粮食,随后谈及民间疾苦。李治面露惊讶,询问为何不开仓放粮。</p>

李世民耐心解释,开仓放粮并非简单之举。其一,粮仓储备有限,需从长计议;其二,运输与分配皆存难题,且恐有官吏中饱私囊;其三,还需兴修水利、改良农耕,从根源解决。李治闻之顿悟,陷入沉思,思索如何确保官吏廉洁奉公。</p>

李治合掌之际,其贴身宦官陈延年奉奏章入殿。李世民惊于李治仅用一天半便批完,见他眼底淤青,心疼不已。</p>

李治则表明要刻苦养成勤政之习。李世民查阅奏章,欣喜于李治的执政主张与字体皆与自己相似,毫无偏差。</p>

临别时李世民告诫儿子,身为君主,身体康健至关重要。</p>

李治郑重应诺。</p>

刚回东宫,便有一家丁模样的年轻人呈上小黑竹筒给李治,躬身道:“殿下,此乃我家阿郎写给您的密函,请过目。”</p>

“你家阿郎是何人?”李治声线低沉,带着几分威严问道。</p>

“回太子殿下,我家阿郎乃是太子太傅,弘文殿侍郎岑文本。”那年轻仆役低垂双眸,语气谦卑。</p>

李治行至仆役面前,声音醇厚而富有磁性:“既如此,孤自当亲自阅览。”言罢,他郑重地从仆役手中接过小信筒,拧开盖子,取出一卷褐色帛书展开。帛书上赫然写着:“勿要伴读在侧!”</p>

虽是写于柔软帛巾之上,字体却刚劲有力,正气凛然。</p>

“勿要伴读在侧。”李治轻声念道,心中暗自思忖:到底是申韩之徒!“孤已知晓,明日便前往永宁殿聆听教诲。”</p>

言毕,他将帛书卷起放回信筒,唤来贴身内臣陈伦,严令道:“务必收好此信,东宫除孤之外,任何人不得触碰。若有违者,杀无赦!”</p>

陈伦应“诺”,将信筒收入袖中,缓缓退去。</p>

待陈伦退出永宁殿,那送信的年轻仆役拱手道:“太子殿下,我家阿郎还候着小人回话,就此别过。”</p>

“好!明日巳时初刻,寡人在此等候太傅!”李治神情庄重道。</p>

临别,年轻仆役双手交叠,平举齐眉,深深作揖,操着南方口音道:“告辞了。”一时间,永宁殿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p>

次日巳时初刻,永宁殿内,李治迎来了太子太傅岑文本。在见到李治的瞬间,岑文本微微一怔,不由得心中自付,昨天我差人给他送信,特意嘱咐他别让陪读跟随,就是怕他顾念与长孙洵的感情。要知道,太子学习帝王之术是不允许臣子旁听的。</p>

却不料他竟真的…</p>

于岑文本此时的心思,李治可谓洞若观火。他微笑着解释:“长孙司徒跟我说,学习帝王之术不可有臣子相伴!孤深以为然。”</p>

李治这番言语,实乃有意加剧与长孙无忌的嫌隙。即便聪慧如岑文本,此刻也未察觉。他干笑两声:“哦,原来如此!”心中却暗自腹诽:“果然时时处处听从长孙无忌,难怪那老贼如此支持他。”</p>

李治令岑文本惊讶,岑文本亦做了件让李治困惑之事。</p>

今日前来东宫授课,身为太子太傅的他前来授课,手中既未捧轴书,亦未提装竹简的书袋,而是握着一把膳食用的筷著。</p>

李治剑眉微蹙,心中暗想:岑文本此举究竟何意?</p>

诚如事实,面对信任之人,其举止易被理解;而面对陌生乃至敌对之人,即便行为不难解读,也会令人心生猜忌。</p>

不过,李治终归与众不同。稍作揣测后,他暂且压下疑虑,稳步踏上殿内鹅黄色的竹制榻榻米,绕过案几转身面向岑文本,伸出左手,掌心朝上指向对面的席子,态度恭谦,言辞恳切:“太傅,请入座!”</p>

岑文本提起裳裾,屈膝跪坐在李治对面的案几前。</p>

见太傅坐定,李治这才提裾屈膝,缓缓跪坐下来。他目光如炬,凝视着岑文本,挑眉戏谑道:“太傅拿把筷著来上课,这是何意?”</p>

“殿下此前可曾读过《慎子》,可知何为势?”岑文本不答反问。</p>

李治毫不犹豫摇头:“未曾读过!”</p>

岑文本满脸难以置信。李治见他神情,为消其疑虑,忙笑着解释:“虽略有接触,但仅浅尝辄止,与未读不懂实无差别,您说呢?”</p>

岑文本略作思索,微笑点头:“倒也在理。”接着道:“既如此,臣先为殿下详述法家。”</p>

李治“敬诺。”了声儿,他英气勃勃的脸上满是求教的谦逊,开口道:“烦请太傅赐教!”</p>

岑文本对这位新太子谦恭尊师的态度颇为满意,赞道:“好。”而后缓缓道:“法家开创者乃春秋齐国之宰相管仲,然集大成者,为战国韩国之公子韩非!此外,赵国之慎子、韩国之申子、秦国之商鞅,皆为法家领军人物!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子重势!</p>

“故而,法家思想由法、术、势构成。韩非故去后,后人将其《孤愤》《五蠹》等著述汇集成法家巨著《韩子》。若韩非非一心系韩国,愿与始皇共谋大业……”</p>

李治插话道:“便不会被李斯所杀!”</p>

岑文本点头,一面将手中的一把筷子置于案几,发出“哗啦”声响。接着从中随意抽出一根,神色肃穆道:“殿下请看,此为一根筷著。”言罢,只听“啪嗒”一声,筷著被他拦腰折断。</p>

李治见状,已然明了其意图。</p>

随后,岑文本又将散落案几的筷著抓起,说道:“然这一大把筷著,臣却无可奈何。太子殿下,此乃慎子所言之势!”</p>

李治佯装初悟,问道:“您的意思是,一根筷子势单力薄,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则势力强大?”</p>

岑文本轻抚胡须,点头赞道:“殿下聪慧,正是此理!此势,有则可用,无则需设法造势!”</p>

今日,岑文本所讲这些,李治早在十三岁时,于薛氏教导下已通晓七八分。他如今佯装初次领悟,只因不想让他人知晓薛氏所授内容,尤其对岑文本这等魏王旧部党羽,更需防备,万不可被其表面的恭顺所迷惑。</p>

诚然,李治心底欣赏岑文本之才,赞其为纯粹的申韩之徒,一心信奉法家思想,尤其对秦始皇的评价,与他不谋而合,皆认为以武力统一天下的嬴政乃英雄豪杰。</p>

虽彼此投缘,欣赏有加,但防人之心不可无!</p>

李治的专注与痴迷,激发了岑文本的讲授热情。他耐心地以借势为例:“汉高祖刘邦反秦起义之所以成功,不单因民心与人才,更倚仗天下大势,当时天下苦秦久矣。”</p>

“不过,孤觉得太傅您似乎有所遗漏。”</p>

岑文本扬眉,眼中满是疑惑,紧盯着李治,声调上扬:“嗯?”期待李治详解。</p>

李治道:“太傅,司马迁之《太史公书·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得天下,除民心所向,还因起义时自称赤帝之子。他所借之势,不仅有‘天下苦秦久矣’之大势,更有借赤帝神化自身出身,引得四方豪杰甘愿追随!您觉得,孤所言是否在理?”</p>

岑文本捻须而笑,沧桑却儒雅的脸上满是赞赏:“太子殿下所言极是!”不得不承认,面前的李治带给他的震撼远超想象。</p>

他暗忖,需重新审视这位新太子。</p>

岑文本凝视李治,徐徐道:“既然殿下已领会势之要旨,深知真谛。臣便可加快进度,为您讲述何为法治!”</p>

见李治俊脸上满是期待的兴奋神情,岑文本微笑着继续讲解:“法治,顾名思义,乃严刑峻法。法治不分贵贱亲疏、功劳贡献,惩恶扬善乃韩非主张的治国之法!”</p>

李治似有所悟道:“太傅,班固于《汉书》中详述前汉兴衰缘由。言及自元帝起独尊儒学,废弛法治霸道致外戚专权,王莽篡汉。今听太傅讲解,孤方真正领悟废弛法治的后果。难怪,汉宣帝对太子刘奭继承皇位之事忧心忡忡,曾言“败我家业者,必是太子。”</p>

岑文本笑着问道:“那么,如果殿下是汉宣帝当如何对太子呢?”</p>

李治果断道:“废了他,册立定陶王为太子。”一句话让岑文本感觉浑身的肌肉都僵硬了起来,一股冷气从脚底贯穿全身。他睁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凝神注视着对面的李治,好半响都说不出一个字来。</p>

这,这真的是,真的是长孙无忌需要的傀儡吗?</p>

岑文本陷入了沉思,到底是我们误会了长孙无忌?还是我们都误会了这位新太子呢?或者说,曾经的晋王原本就是这样,不过是为了取信于长孙无忌,故意装成我们认知的那样?</p>

“太傅,太傅…”李治含笑的呼唤,打断了岑文本的思绪。李治嘴角微微一扬,语速轻快道:“还请太傅讲讲何为术吧!”</p>

缓过神来的岑文本尴尬地咳嗽了声儿,掩饰心思地“哦”了声道:“术治,即权术!术治即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乃君主大有作为之前提,君主务必将一切大权紧握手中,丝毫不可借予臣下或他人。倘若君主将权力出借,此人必借机在朝中扩张势力,危及君主。譬如《公羊春秋》所记,鲁国君主将权力赐予大夫季孙氏,季孙氏遂成鲁国权臣,能假鲁国君主之名,在朝结党营私,致使鲁国为齐国所灭。”</p>

李治感慨长叹:“如此说来,君主分散皇权,危害甚重!”心中暗想:这么说来,汉朝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倡导的所谓“儒术”,与韩非子法家思想确有相似之处。</p>

只不过,《公羊春秋》旨在记载历史,而韩子却是帝王之书。</p>

“此外…”岑文本神色凝重起来。他告诫李治:“作为九五之尊的君主切不可轻率放弃帝位,此乃重中之重!君主失权,必将坠入深渊,万劫不复,甚至性命难保。”</p>

李治惊诧道:“竟如此严重?”</p>

岑文本重重颔首,娓娓道来:“譬如战国时,赵武灵王本为一代雄主,创立胡服骑射振兴赵国。然因宠妃之故,执意废长立幼。正值壮年,便禅位于年幼的赵惠文王,致使长子赵章不服,策划兵变,将赵武灵王围困于沙丘宫。叛军为私利不顾其生死,终致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宫中。一代明君落得如此下场,何其凄惨,怎能不慎?”</p>

言及此,他不禁长叹一声。</p>

李治闻之,身子微微颤抖,紧握的拳头已汗湿。</p>

赵武灵王的结局,令李治毛骨悚然。他目光坚定地望着岑文本,一双黑曜石般的凤眸中,满是感激:“今日太傅教导,孤定铭记于心!绝不学赵武灵王,为私情而弃皇位与权力!”</p>

见此情景,闻此言语,岑文本满意地点了点头。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尖利的女声:“殿下可在殿中?哼,为了躲我,他竟在宫里住了两天。现在回来了,却连声招呼都不跟我打。放我进去看看!”</p>

李治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眉头也随之皱成了“川”字。岑文本倒也是个识趣的,见此情景遂从席子上起身对李治拱手道:“今日的课程就先到这里吧。臣告辞。”</p>

李治叹息了声儿,颇为无奈地说道:“也只能如此了”</p>

岑文本看得很清楚,这位太子殿下在说这席话时,眼眸中划过一道冷冽的寒芒。这说明什么?他在心中暗度,难道太子妃只是太子登上皇位的阶梯?如果真是如此,便很好解释他为何给刘洎留下一个“管不住老婆”的印象了。韬光养晦啊,这个太子绝非等闲之辈!</p>

“故而,法家思想由法、术、势构成。韩非故去后,后人将其《孤愤》《五蠹》等著述汇集成法家巨著《韩子》。若韩非非一心系韩国,愿与始皇共谋大业……”</p>

李治插话道:“便不会被李斯所杀!”</p>

岑文本点头,一面将手中的一把筷子置于案几,发出“哗啦”声响。接着从中随意抽出一根,神色肃穆道:“殿下请看,此为一根筷著。”言罢,只听“啪嗒”一声,筷著被他拦腰折断。</p>

李治见状,已然明了其意图。</p>

随后,岑文本又将散落案几的筷著抓起,说道:“然这一大把筷著,臣却无可奈何。太子殿下,此乃慎子所言之势!”</p>

李治佯装初悟,问道:“您的意思是,一根筷子势单力薄,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则势力强大?”</p>

岑文本轻抚胡须,点头赞道:“殿下聪慧,正是此理!此势,有则可用,无则需设法造势!”</p>

今日,岑文本所讲这些,李治早在十三岁时,于薛氏教导下已通晓七八分。他如今佯装初次领悟,只因不想让他人知晓薛氏所授内容,尤其对岑文本这等魏王旧部党羽,更需防备,万不可被其表面的恭顺所迷惑。</p>

诚然,李治心底欣赏岑文本之才,赞其为纯粹的申韩之徒,一心信奉法家思想,尤其对秦始皇的评价,与他不谋而合,皆认为以武力统一天下的嬴政乃英雄豪杰。</p>

虽彼此投缘,欣赏有加,但防人之心不可无!</p>

李治的专注与痴迷,激发了岑文本的讲授热情。他耐心地以借势为例:“汉高祖刘邦反秦起义之所以成功,不单因民心与人才,更倚仗天下大势,当时天下苦秦久矣。”</p>

“不过,孤觉得太傅您似乎有所遗漏。”</p>

岑文本扬眉,眼中满是疑惑,紧盯着李治,声调上扬:“嗯?”期待李治详解。</p>

李治道:“太傅,司马迁之《太史公书·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得天下,除民心所向,还因起义时自称赤帝之子。他所借之势,不仅有‘天下苦秦久矣’之大势,更有借赤帝神化自身出身,引得四方豪杰甘愿追随!您觉得,孤所言是否在理?”</p>

岑文本捻须而笑,沧桑却儒雅的脸上满是赞赏:“太子殿下所言极是!”不得不承认,面前的李治带给他的震撼远超想象。</p>

他暗忖,需重新审视这位新太子。</p>

岑文本凝视李治,徐徐道:“既然殿下已领会势之要旨,深知真谛。臣便可加快进度,为您讲述何为法治!”</p>

见李治俊脸上满是期待的兴奋神情,岑文本微笑着继续讲解:“法治,顾名思义,乃严刑峻法。法治不分贵贱亲疏、功劳贡献,惩恶扬善乃韩非主张的治国之法!”</p>

李治似有所悟道:“太傅,班固于《汉书》中详述前汉兴衰缘由。言及自元帝起独尊儒学,废弛法治霸道致外戚专权,王莽篡汉。今听太傅讲解,孤方真正领悟废弛法治的后果。难怪,汉宣帝对太子刘奭继承皇位之事忧心忡忡,曾言“败我家业者,必是太子。”</p>

岑文本笑着问道:“那么,如果殿下是汉宣帝当如何对太子呢?”</p>

李治果断道:“废了他,册立定陶王为太子。”一句话让岑文本感觉浑身的肌肉都僵硬了起来,一股冷气从脚底贯穿全身。他睁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凝神注视着对面的李治,好半响都说不出一个字来。</p>

这,这真的是,真的是长孙无忌需要的傀儡吗?</p>

岑文本陷入了沉思,到底是我们误会了长孙无忌?还是我们都误会了这位新太子呢?或者说,曾经的晋王原本就是这样,不过是为了取信于长孙无忌,故意装成我们认知的那样?</p>

“太傅,太傅…”李治含笑的呼唤,打断了岑文本的思绪。李治嘴角微微一扬,语速轻快道:“还请太傅讲讲何为术吧!”</p>

缓过神来的岑文本尴尬地咳嗽了声儿,掩饰心思地“哦”了声道:“术治,即权术!术治即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乃君主大有作为之前提,君主务必将一切大权紧握手中,丝毫不可借予臣下或他人。倘若君主将权力出借,此人必借机在朝中扩张势力,危及君主。譬如《公羊春秋》所记,鲁国君主将权力赐予大夫季孙氏,季孙氏遂成鲁国权臣,能假鲁国君主之名,在朝结党营私,致使鲁国为齐国所灭。”</p>

李治感慨长叹:“如此说来,君主分散皇权,危害甚重!”心中暗想:这么说来,汉朝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倡导的所谓“儒术”,与韩非子法家思想确有相似之处。</p>

只不过,《公羊春秋》旨在记载历史,而韩子却是帝王之书。</p>

“此外…”岑文本神色凝重起来。他告诫李治:“作为九五之尊的君主切不可轻率放弃帝位,此乃重中之重!君主失权,必将坠入深渊,万劫不复,甚至性命难保。”</p>

李治惊诧道:“竟如此严重?”</p>

岑文本重重颔首,娓娓道来:“譬如战国时,赵武灵王本为一代雄主,创立胡服骑射振兴赵国。然因宠妃之故,执意废长立幼。正值壮年,便禅位于年幼的赵惠文王,致使长子赵章不服,策划兵变,将赵武灵王围困于沙丘宫。叛军为私利不顾其生死,终致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宫中。一代明君落得如此下场,何其凄惨,怎能不慎?”</p>

言及此,他不禁长叹一声。</p>

李治闻之,身子微微颤抖,紧握的拳头已汗湿。</p>

赵武灵王的结局,令李治毛骨悚然。他目光坚定地望着岑文本,一双黑曜石般的凤眸中,满是感激:“今日太傅教导,孤定铭记于心!绝不学赵武灵王,为私情而弃皇位与权力!”</p>

见此情景,闻此言语,岑文本满意地点了点头。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尖利的女声:“殿下可在殿中?哼,为了躲我,他竟在宫里住了两天。现在回来了,却连声招呼都不跟我打。放我进去看看!”</p>

李治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眉头也随之皱成了“川”字。岑文本倒也是个识趣的,见此情景遂从席子上起身对李治拱手道:“今日的课程就先到这里吧。臣告辞。”</p>

李治叹息了声儿,颇为无奈地说道:“也只能如此了”</p>

岑文本看得很清楚,这位太子殿下在说这席话时,眼眸中划过一道冷冽的寒芒。这说明什么?他在心中暗度,难道太子妃只是太子登上皇位的阶梯?如果真是如此,便很好解释他为何给刘洎留下一个“管不住老婆”的印象了。韬光养晦啊,这个太子绝非等闲之辈!</p>

“故而,法家思想由法、术、势构成。韩非故去后,后人将其《孤愤》《五蠹》等著述汇集成法家巨著《韩子》。若韩非非一心系韩国,愿与始皇共谋大业……”</p>

李治插话道:“便不会被李斯所杀!”</p>

岑文本点头,一面将手中的一把筷子置于案几,发出“哗啦”声响。接着从中随意抽出一根,神色肃穆道:“殿下请看,此为一根筷著。”言罢,只听“啪嗒”一声,筷著被他拦腰折断。</p>

李治见状,已然明了其意图。</p>

随后,岑文本又将散落案几的筷著抓起,说道:“然这一大把筷著,臣却无可奈何。太子殿下,此乃慎子所言之势!”</p>

李治佯装初悟,问道:“您的意思是,一根筷子势单力薄,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则势力强大?”</p>

岑文本轻抚胡须,点头赞道:“殿下聪慧,正是此理!此势,有则可用,无则需设法造势!”</p>

今日,岑文本所讲这些,李治早在十三岁时,于薛氏教导下已通晓七八分。他如今佯装初次领悟,只因不想让他人知晓薛氏所授内容,尤其对岑文本这等魏王旧部党羽,更需防备,万不可被其表面的恭顺所迷惑。</p>

诚然,李治心底欣赏岑文本之才,赞其为纯粹的申韩之徒,一心信奉法家思想,尤其对秦始皇的评价,与他不谋而合,皆认为以武力统一天下的嬴政乃英雄豪杰。</p>

虽彼此投缘,欣赏有加,但防人之心不可无!</p>

李治的专注与痴迷,激发了岑文本的讲授热情。他耐心地以借势为例:“汉高祖刘邦反秦起义之所以成功,不单因民心与人才,更倚仗天下大势,当时天下苦秦久矣。”</p>

“不过,孤觉得太傅您似乎有所遗漏。”</p>

岑文本扬眉,眼中满是疑惑,紧盯着李治,声调上扬:“嗯?”期待李治详解。</p>

李治道:“太傅,司马迁之《太史公书·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得天下,除民心所向,还因起义时自称赤帝之子。他所借之势,不仅有‘天下苦秦久矣’之大势,更有借赤帝神化自身出身,引得四方豪杰甘愿追随!您觉得,孤所言是否在理?”</p>

岑文本捻须而笑,沧桑却儒雅的脸上满是赞赏:“太子殿下所言极是!”不得不承认,面前的李治带给他的震撼远超想象。</p>

他暗忖,需重新审视这位新太子。</p>

岑文本凝视李治,徐徐道:“既然殿下已领会势之要旨,深知真谛。臣便可加快进度,为您讲述何为法治!”</p>

见李治俊脸上满是期待的兴奋神情,岑文本微笑着继续讲解:“法治,顾名思义,乃严刑峻法。法治不分贵贱亲疏、功劳贡献,惩恶扬善乃韩非主张的治国之法!”</p>

李治似有所悟道:“太傅,班固于《汉书》中详述前汉兴衰缘由。言及自元帝起独尊儒学,废弛法治霸道致外戚专权,王莽篡汉。今听太傅讲解,孤方真正领悟废弛法治的后果。难怪,汉宣帝对太子刘奭继承皇位之事忧心忡忡,曾言“败我家业者,必是太子。”</p>

岑文本笑着问道:“那么,如果殿下是汉宣帝当如何对太子呢?”</p>

李治果断道:“废了他,册立定陶王为太子。”一句话让岑文本感觉浑身的肌肉都僵硬了起来,一股冷气从脚底贯穿全身。他睁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凝神注视着对面的李治,好半响都说不出一个字来。</p>

这,这真的是,真的是长孙无忌需要的傀儡吗?</p>

岑文本陷入了沉思,到底是我们误会了长孙无忌?还是我们都误会了这位新太子呢?或者说,曾经的晋王原本就是这样,不过是为了取信于长孙无忌,故意装成我们认知的那样?</p>

“太傅,太傅…”李治含笑的呼唤,打断了岑文本的思绪。李治嘴角微微一扬,语速轻快道:“还请太傅讲讲何为术吧!”</p>

缓过神来的岑文本尴尬地咳嗽了声儿,掩饰心思地“哦”了声道:“术治,即权术!术治即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乃君主大有作为之前提,君主务必将一切大权紧握手中,丝毫不可借予臣下或他人。倘若君主将权力出借,此人必借机在朝中扩张势力,危及君主。譬如《公羊春秋》所记,鲁国君主将权力赐予大夫季孙氏,季孙氏遂成鲁国权臣,能假鲁国君主之名,在朝结党营私,致使鲁国为齐国所灭。”</p>

李治感慨长叹:“如此说来,君主分散皇权,危害甚重!”心中暗想:这么说来,汉朝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倡导的所谓“儒术”,与韩非子法家思想确有相似之处。</p>

只不过,《公羊春秋》旨在记载历史,而韩子却是帝王之书。</p>

“此外…”岑文本神色凝重起来。他告诫李治:“作为九五之尊的君主切不可轻率放弃帝位,此乃重中之重!君主失权,必将坠入深渊,万劫不复,甚至性命难保。”</p>

李治惊诧道:“竟如此严重?”</p>

岑文本重重颔首,娓娓道来:“譬如战国时,赵武灵王本为一代雄主,创立胡服骑射振兴赵国。然因宠妃之故,执意废长立幼。正值壮年,便禅位于年幼的赵惠文王,致使长子赵章不服,策划兵变,将赵武灵王围困于沙丘宫。叛军为私利不顾其生死,终致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宫中。一代明君落得如此下场,何其凄惨,怎能不慎?”</p>

言及此,他不禁长叹一声。</p>

李治闻之,身子微微颤抖,紧握的拳头已汗湿。</p>

赵武灵王的结局,令李治毛骨悚然。他目光坚定地望着岑文本,一双黑曜石般的凤眸中,满是感激:“今日太傅教导,孤定铭记于心!绝不学赵武灵王,为私情而弃皇位与权力!”</p>

见此情景,闻此言语,岑文本满意地点了点头。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尖利的女声:“殿下可在殿中?哼,为了躲我,他竟在宫里住了两天。现在回来了,却连声招呼都不跟我打。放我进去看看!”</p>

李治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眉头也随之皱成了“川”字。岑文本倒也是个识趣的,见此情景遂从席子上起身对李治拱手道:“今日的课程就先到这里吧。臣告辞。”</p>

李治叹息了声儿,颇为无奈地说道:“也只能如此了”</p>

岑文本看得很清楚,这位太子殿下在说这席话时,眼眸中划过一道冷冽的寒芒。这说明什么?他在心中暗度,难道太子妃只是太子登上皇位的阶梯?如果真是如此,便很好解释他为何给刘洎留下一个“管不住老婆”的印象了。韬光养晦啊,这个太子绝非等闲之辈!</p>

“故而,法家思想由法、术、势构成。韩非故去后,后人将其《孤愤》《五蠹》等著述汇集成法家巨著《韩子》。若韩非非一心系韩国,愿与始皇共谋大业……”</p>

李治插话道:“便不会被李斯所杀!”</p>

岑文本点头,一面将手中的一把筷子置于案几,发出“哗啦”声响。接着从中随意抽出一根,神色肃穆道:“殿下请看,此为一根筷著。”言罢,只听“啪嗒”一声,筷著被他拦腰折断。</p>

李治见状,已然明了其意图。</p>

随后,岑文本又将散落案几的筷著抓起,说道:“然这一大把筷著,臣却无可奈何。太子殿下,此乃慎子所言之势!”</p>

李治佯装初悟,问道:“您的意思是,一根筷子势单力薄,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则势力强大?”</p>

岑文本轻抚胡须,点头赞道:“殿下聪慧,正是此理!此势,有则可用,无则需设法造势!”</p>

今日,岑文本所讲这些,李治早在十三岁时,于薛氏教导下已通晓七八分。他如今佯装初次领悟,只因不想让他人知晓薛氏所授内容,尤其对岑文本这等魏王旧部党羽,更需防备,万不可被其表面的恭顺所迷惑。</p>

诚然,李治心底欣赏岑文本之才,赞其为纯粹的申韩之徒,一心信奉法家思想,尤其对秦始皇的评价,与他不谋而合,皆认为以武力统一天下的嬴政乃英雄豪杰。</p>

虽彼此投缘,欣赏有加,但防人之心不可无!</p>

李治的专注与痴迷,激发了岑文本的讲授热情。他耐心地以借势为例:“汉高祖刘邦反秦起义之所以成功,不单因民心与人才,更倚仗天下大势,当时天下苦秦久矣。”</p>

“不过,孤觉得太傅您似乎有所遗漏。”</p>

岑文本扬眉,眼中满是疑惑,紧盯着李治,声调上扬:“嗯?”期待李治详解。</p>

李治道:“太傅,司马迁之《太史公书·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得天下,除民心所向,还因起义时自称赤帝之子。他所借之势,不仅有‘天下苦秦久矣’之大势,更有借赤帝神化自身出身,引得四方豪杰甘愿追随!您觉得,孤所言是否在理?”</p>

岑文本捻须而笑,沧桑却儒雅的脸上满是赞赏:“太子殿下所言极是!”不得不承认,面前的李治带给他的震撼远超想象。</p>

他暗忖,需重新审视这位新太子。</p>

岑文本凝视李治,徐徐道:“既然殿下已领会势之要旨,深知真谛。臣便可加快进度,为您讲述何为法治!”</p>

见李治俊脸上满是期待的兴奋神情,岑文本微笑着继续讲解:“法治,顾名思义,乃严刑峻法。法治不分贵贱亲疏、功劳贡献,惩恶扬善乃韩非主张的治国之法!”</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帝国旭日,李治的帝王之路》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