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几日,又经历了一场雨,一场阴寒。今日天气艳阳高照,温度二十一二度左右,适宜周边公园野炊聚会,露营唱歌。 上班的同事突然一起谈到了孩子上学近期的收费标准。 十三今年上的小学,因为去年疫情原因,当时多读了一个大班。和她同一时间毕业的已经上了二年级。 去年他们的延时课是没有收费的,连带着社团课也便宜许多。 今年十三上课,教育局为了收费标准是商量了很久。我们上了一个多月的课,直到十月中旬才开始交生活费,当然,我家十三赶上了收费的时代,终其原因是教育局没有钱了。 关于当时疫情恢复后,我们两江还额外交了一个叫“保额费”的钱,尽管当时家长们反抗过,最后还是跟着交了。 如今谈到学费是九年义务教育,可费用却并没有少收,明面上是说不允许家长去外面辅导课程了。当然,这也有个好处,现在家长都在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应有尽有。 也间接让外面的那些培训教育机构钻空子,各种高收费,然后关门溜之大吉,最后买单的都是家长们。 高昂的费用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够承受的,也不是每个愿意拿出高昂费用的家长都是有钱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扣扣搜搜的,终其原因,疫情之后,经济大打折扣,挣得钱选没有支付出去的多,也就是收入与支付成正比。 我们老板讲了她的朋友老公,因为是公安局单位的,因为特殊情况,奖金返回去数额。这相当于到手的鸭子飞走了,你还没法找回来。 再则,保险额度持续上涨,尤其是最近两年,上涨得格外快。 每次早上坐轻轨看到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叔叔阿姨们,还一排排挡住你的去路,多少会咬牙切齿。 谈论过数次养老的问题,不说远了,未来二十年后,对于老龄化和出生率的不对等,年轻的一代该如何接替,而养老又是如何走向。 按着现在国外混乱的时代,有多少人是有真心讨论过此问题。 有句话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现在当下这种情况完全充分说明。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生活在底层的人只会越来越难,一家子工作,也不一定能养得起一个小孩。 二十年前,两个人能养活,上至老,下到小。生育率一家最少也是两到三个,多的六个到十二三个。 不要觉得惊讶,因为这样的人数,我是亲身经历且亲眼目睹。 如今这个年代,没有千万资产,别考虑生二胎,当然也有少数家庭,因为各种原因,会生第二胎,甚至三胎的都有。 至少我身边能生二胎的,大部分家里条件都不差的,还有是想凑‘好’字的。还有拼三胎的,少但是有,不过家里的资本是能请上两个以上的保姆。 我是没那个实力了,一是身体原因,二是条件不允许。所以十三出生后,除了我的外婆说孩子还是得两个好,有个照应。我的公公婆婆说把这个养好就行。 关于孩子的生养和教育,看得太多和太透,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你会设想太多的未来。 包括现在,老板说她已经快跟不上她儿子的进度了,尤其是数学。现在的题目越来越难。 我其实更在意的是现在的学习方法与以前不一样了,教材编排也不一样了。按说教育部的教材是模板,作为模板是不能出一点错的,可惜,多少有些失望,拼音,字,名字都印错版了。 到底是编辑的错,还是教育审核有错。字典本以为是典型,如今却多了新读法,以前我所学过的,将之成为过去。 因为时代在进步,所以读音和字也跟着在变。 每次十三的作业,我都是跟着学习,然后问十三,顺着她的思路在做题目,我从没有按照一个思维去解题。 尤其是数学,十三每次都有些自己的见解,正常我不会去推翻她的理解,而是告诉她,你的解法不错。数学不是语文,它的解法有多种,就算有再多的过程,可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语文则不同,答案虽是唯一,却有多种答法,不同角度和深度,都是不一样的。 听着他们过来人讨论学习方面的教育,我从幼儿园就开始焦虑过,没错,是焦虑。 最后我是怎么去改变自己的,要从十三第一年大班说起。当时数学是求位数的分解,比如六可以分解成几和几。 放在成人的思维里,就会不明白孩子们为什么当下做的这道题,你讲了她懂了,可只要把数字交换或者换一个数字,他们基本就不明白了。 当时为了给十三讲分解,我是气得火冒三丈,唾沫星子横飞整个客厅。 最后怎么也不通,我干脆放弃了。因为看了太多家长因为教孩子作业,气到医院,手拍断骨折,这些不是我想要的。 直到第二年,因为年龄不到,毕业了同样不能上小学,我们只能让十三继续多读一年的大班。 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作业本上的题目,每次回来自己都做好了。分解完全没问题,试了各种偷梁换柱,都能够变通过来。 我突然明白了,孩子的发育是有阶段性的,她那个时间还没有开智,意思就是那个阶段,她的大脑组成部分,还不能完全接受这种输入方式,所以得等,等时机成熟。 从那个时候,我就放弃教十三任何东西了,对于阅读,从她在肚子里开始,就开始给她每晚睡前读故事,直到她出生到现在,家里买了很多绘本。 十三的记忆力也不全是特别好,因为人的记忆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就像是开关一样,只有开的那段时间,她是把心用上的,其他时间,就不要用力给她灌了,家长累,她也累,真的不必要。 佛系的家长真的脸上不易起褶子。 十三一直说她喜欢班上的一个小男生,我并没有直接打断她的这种思维,而是顺着她的方向走。 最近班上参加田径运动会,有的需要自主报名。十三可能多少遗传了我的基因,那就是活动大都不喜欢参加。 我却说了一句,“嘿,你喜欢的那个小男生参加了50米接力赛呢。” 十三从名单上找名字,看到了那个名字,她笑了起来,欣然踊跃报名了。然后我们继续看,“呀,他还报了百米的哟,你报吗?” 十三摇了摇头。 继续往后,她依旧不愿意。 最后看到了排球比赛。她说:“能拍几个,就是球被我拍得找不到了,不知跑哪去了。” “哈哈,你拍球,居然球不见了。你笑死我了。哈哈……”我无情地吐槽她。 “那要不你还是报百米赛跑,毕竟那个小男生在。”这就是我的战术了,我本以为她会妥协,但她坚持拒绝参加。 我算是小赢了一把,因为她不会因为喜欢,而去迎合他人,她有自知之明,懂得分辨自己的优劣。 别小看这些小事,它们才是真正能看明白孩子内心的。 所以,我们前期不应该关注她们的成果,而是应该关注她们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她们会怎样做选择。 孩子的喜欢,不要把它当做是羞于启齿,或者是玩笑来调侃。而是认真对待孩子给你说的每一句话,不要急于否认和批判。 把孩子当成一个主体,不要当成你的附属物,或者是你的替代品。 用一个陌生又熟悉的朋友视角去旁观,孩子们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才与废材》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