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F中文网

第20章 鲁灭极国:杀只鸡儆儆相关猴子

鲁隐公的近侍张三有些担心,他悄悄对鲁隐公道:“主公,上卿大人说得有道理啊,主公为何不采纳他的意见呢?” 对张三这位近侍,鲁隐公是信任的。此时见张三都有些为自己担心,叹了口气道:“你又怎么知道寡人的真正心意呢?中原越来越乱,寡人想去视察一下边境防务,又担心引起费伯的警觉,故找了个去棠邑观鱼的理由。费伯所说的那些个礼法,寡人怎么会不知,还需要他多说?” 对啊,鲁隐公号称最讲周礼的鲁国摄政国君,这样的道理怎么会不知道呢? 同行的上卿公子翬知道鲁隐公的这份隐情后,不由又多了几分对这位摄政国君的敬佩。鲁国,看来让这位大侄子领导是对的,自己一定要好好帮助他! 是的,鲁隐公亲赴棠邑观鱼,有不少目的。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顺路看一下宋鲁边境的费邑一带防务情况,包括臧僖伯在郎地筑城的事。 你费伯不要嚣张,如果寡人发现你筑城超过规制,那就是寡人掌握了你怀有不臣之心的证据。寡人必须要为将来可能讨伐你费伯而积累证据。那位郑伯不是说了吗,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到要你毙时,寡人就可以将这些证据都搬出来! 鲁隐公要应付越来越复杂的中原诸侯纷争局势,他有一种预感,由于五国联军伐郑,郑国肯定会报复,中原必将陷入战火。自己的鲁国虽然不想卷入战争,但应该作好防备。赴棠地只是一个借口,关键是要沿途视察防务。 但去棠地观察防务,仅仅是鲁隐公有意要对付臧僖伯么?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内部权力斗争需要,那我们真的是小看鲁隐公了。 鲁隐公有着一个大手笔,这个大手笔,是他作为摄政国君必须要亮给全鲁国人看的,那就是将行征伐之事! 国君的两大使命,一为主持祭祀,二为维持法度。维持法度包括维持内外两方面的法度,而对外需要维持的法度,当然是征伐这点事了。 征伐是必须要师出有名的,即征伐是为了维持周礼,对不尊大周王朝礼制的诸侯或者国家,鲁国必须征伐之。 那鲁国需要征伐的又是谁呢?鲁国建国的目的,就是对付蛮狄戎夷,屏障大周王朝。鲁隐公很清楚,此时的鲁国,必须主动向中原诸侯靠拢,不能再只顾着东南方向的夷族了。 向中原靠拢,那就必须打通向中原的途径。这个途径并不是不通,而且随着大周王朝的衰落,这条途径中,许多蛮夷戎狄部落所建立的国家,原本视鲁国为宗主国,现受到中原一些强国的影响,有几个对鲁国离心离德了。 这个途径,主要的正是鲁国西南方面!西南方面,郎国、潜国、极国、唐国等就在那里,这些国家,也许都是曾经被大周王朝所承认过的,但均鲁国旁边,都非姬姓诸侯,都是被大周王朝和鲁国认定的需要防范和控制的异姓诸侯。 这些异姓诸侯,大部分都是鲁国的附庸。对这样的异姓诸侯或附庸,在鲁国有必要时,必须吞并灭亡之!如郎国,如今完全并入了鲁国。 也就是说,鲁隐公必须降服周边的蛮狄戎夷,既打通直接通往中原的通道,更对这些鲁国眼里的蛮狄戎夷之国以震摄。唯有把这个大事业做成功了,以后归政自己的弟弟公子允,自己才放心,才对得起先君惠公厚望。 所以,鲁隐公继承君位的第二年,就先积极与相关国家联系,要求这些国家完全听命于鲁国,与鲁国结盟。但是,令鲁隐公火大的是,这些国家也貌似欺负鲁隐公仅仅是一个摄政国君,所以对鲁隐公爱理不理的。 史料记载,鲁隐公“会戎于潜”。即鲁隐公赴潜国与潜国国君开了个碰头会,但是潜国对鲁隐公提出的相关要求表示了反对意见,提出了与鲁国结盟的潜国方案,这样的方案不符合鲁国利益,这让鲁隐公很不高兴。 既然给你脸不要脸,那就给你辣面条。是时候杀只鸡儆儆相关猴子了!鲁隐公心存了讨伐相关国家的念头。 但讨伐诸侯也好,戎狄蛮夷部落也好,首先必须加强自身防备。既然你臧僖伯曾经在郎邑筑了城,虽然未经寡人批准就筑城,但毕竟是符合寡人的战略思考的。那寡人就得去看看这个城筑得怎么样了。 这些意图,都深深埋藏在鲁隐公的心里,哪里是你张三或者臧僖伯所能知晓的? 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鲁隐公的良苦用心,但陪同鲁隐公前去棠地的公子翬却貌似有些感觉了。他觉得鲁隐公并非真的去搞什么踏春活动,去观什么鱼,这是一位勤勉的国君! 果然,国君刚从棠邑观了鱼回来后,立即下令,由司空无骇率鲁军讨伐极国! 司空,当时鲁国的一种官职。这个司是负责的意思,司空指的是掌管手工业制造的官员,一般由公族大夫担任。 大周王朝的设三公六卿五官,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六卿指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五官就指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也就是说,司空相当于朝中高官,位次于三公六卿。 司空无骇,姬姓,名无骇,时任司空之职,其谥号为展,后人以展为氏,这就形成了鲁国的展氏家族。要注意啦,这位司空无骇自己也就在春秋江湖露了把小脸,但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儿子,和圣柳下惠,是我们放在后面要隆重推出的鲁国历史文化名人。 鲁隐公命司空无骇率军讨伐的极国,正是鲁国附庸,非姬姓小小诸侯国,鲁隐公眼里可以灭之的戎狄蛮夷之国。 极国与费邑很近,象这样的军事行动,鲁隐公考虑得很精心。他命臧僖伯率费邑的军队一起参与司空无骇的军事行动。 极国哪里会想到,鲁国刚刚与潜国在交涉什么,却冷不丁来进攻自己?极国很小,很弱,司空无骇和臧僖伯率领鲁国大兵直杀奔极邑,极国就从地图上被抹去了。 鲁隐公这一招,顿时震摄了当地不少戎狄之国,潜国、唐国等立即请求与鲁国结盟,而且完全按照鲁隐公提出的鲁国方案结的盟。 公子翬很感慨,他觉得自己应该好好辅佐这位勤勉的摄政国君。只是可惜,他只是一个摄政的,如果他是正式国君那多好。 他知道鲁隐公尽管很用心摄政,但由于以鲁国权势最大的臧僖伯为首的公族大夫们对这位摄政国君根本不放在眼里,所以鲁隐公的摄政之路非常艰辛。如果自己能够坚定地站在摄政国君一边,那一定会使他的执政顺利些。 如果,嗯,如果,公子翬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但他只是冒了一下而已。有些想法来得很突然,也貌似很有可行性,要如何付诸实践,那可是需要万分小心的。 当然,公子翬只是在这个想法上小心了而已,整个鲁国,真正小心谨慎的人,当然是鲁隐公。 公元前719年12月29日,让鲁隐公最忌惮的上卿臧僖伯终于卒了,当然,臧僖伯是自然死亡的。 鲁隐公的小心维持和隐忍,终算耗死了一个权臣,而且鲁国并没有爆发什么内部权力斗争。 看看列国诸侯,晋国的曲沃氏与晋国公室已经斗到了第二代领导人,郑国兄弟相争,卫国弑君事件等等。反正由于周王室的衰落,列国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各种权力斗争不断上演。 鲁国,能够在鲁惠公去世以后,在极有可能爆发权力斗争的情况下,居然风平浪静地保持着国内的良好政治生态,这与鲁隐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鲁隐公也在内心感激着臧僖伯,虽然他有意发难,一开始积极在自己的封邑筑城,并在鲁国政坛构建起了强大的势力网,他最终毕竟没有挑起内部权力斗争。 鲁隐公下令,给予臧僖伯的葬礼追加一个等级的规格,让他葬得风光一些! 啊?摄政国君原来如此大度啊,两人不是一直不和吗?群臣议论纷纷。 是的,鲁隐公甚至有一次还对身边的人发过牢骚,说是子臧叔叔对自己这个摄政的国君非常有意见,总是处处对着自己干。 直到臧僖伯去世前半年,臧僖伯还讽刺鲁隐公违反作为国君的规定去棠地观鱼。 鲁隐公之所以给予臧僖伯高规格的葬礼,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叔父虽然怨恨寡人,但还是能够及时指出寡人的错误,这是对寡人的忠诚,对鲁国的忠诚,寡人应该赏赐叔父。” 但鲁隐公内心的真实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臧僖伯虽然去世了,但他的那股足可以影响自己执政的庞大势力依旧存在。自己只要通过提升臧僖伯葬礼规格这样的赏赐,并可以收服一笔可观的人心资源! 有谁知道摄政的苦?鲁隐公想起了先祖周公旦,想当年周公旦为周王朝作了那么大的贡献,辅佐天子平定三监叛乱,分封诸侯以拱卫王室,平定唐国之乱,讨伐淮夷诸国,制定王朝礼仪法制等等。 但最后周公旦仍然不断受到猜忌,甚至连天子周成王都怀疑过周公旦,迫使周公旦归政后,居然不得不离王朝而逃亡至南蛮荆楚。 最后周成王确定周公旦是一位对自己、对王朝无限忠诚的摄政王,下令并亲迎周公旦回到镐京。 鲁隐公认为,周公旦要处理的重特大事件实在太多了,有时不得不使用极端手段才能更好执政,这导致有人对他不服,这才会有人在天子成王面前诋毁诬告周公旦。 自己一定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那就需要自己广施仁德,宁可自己受些委屈,也不要过分与卿大夫们争长论短。 尽可能地多给些礼遇恩赐吧。所以,鲁隐公借着臧僖伯去世,给予了这位曾经经常非礼自己、跟自己作对、全鲁国人都认为对自己摄政意见最大的叔父上卿以提高葬礼规格的赏赐。 这叫什么?鲁隐公把死人用活,收到了奇效! 对把礼制当成天字第一号大事的鲁国人来讲,鲁隐公此举令臧氏家族感激涕零,从此,以臧氏家族为首的臧僖伯势力顿时人心归附向鲁隐公!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