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突然问出“孔雀酋长准备的差不多了吧”这句话,并仔细观察阿巴泰的表情,基本可以断定三四年后发生在沃野、怀朔、武川三镇第一阶段的所谓六镇起义,就是匈奴遗族破六韩部落提前密谋的有准备的民族分裂主义行径,绝不是什么被压迫人民对残暴统治的反抗。反倒是发生在定州左城(今河北唐县西)的二次起义属于这个范畴。其实,“六镇起义”的准确定义,既不是起义,也不是造反,应该称之为“六镇之乱”。
国家之乱,绝不是单一原因所能导致的。任何国家,任何朝代,庶民百姓如果不被逼到绝路,没人会冒着杀头之罪参与暴乱的。而导致国家之乱的原因,也决不能简单的甩锅给君王。其中的复杂因素实在太多,十本专著都说不清楚。后世的伊拉克之乱,叙利亚之乱,乌克兰之乱,利比亚之乱,哪一个与执政当局有直接关系了?可是,哪一个又能摆脱执政当局的责任呢?执政当局也罢,制造动乱的既得利益者也罢,躺着受灾的普通民众也罢,有谁是真正的无辜者?
民众就是无辜的吗?绝大多数民众难道不是直接或间接的背后推手吗?或者说,正因为大多数民众的麻木不仁,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正好助长了乱源的扩散和蔓延。看看中东难民涌入欧洲的阵势,怜悯他们的同时,难道没有怒其不争的愤恨吗?灾难来临时就知道逃跑。这样的民众真的值得同情吗?把整个国家搞乱,难道你们是无辜的?不见得!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国家才能为你负责!
“高欢,要么把爷爷杀了,要么把爷爷放了。你这么瓷眉棱登的不吱声算咋回事?”大胯骨脱臼的乌都腿脚不能动,但嘴巴不受影响。
脑子里正在思考天地之理的高欢,被乌都这个俗人给无情的打断,嘴角抽了抽没说话。反倒是流了几升老血,一直没有言语的拔胡说话了。虽然有气无力,但明显是对乌都不会察言观色的榆木脑袋不爽:“乌都,逼嘴咋那么多呢!少说两句能死啊?”
拔胡之所以一直没有说话,是因为先前姚隆审问他和阿巴泰时,他先主动认输了。一路上被人抬回来,始终觉得自己对不起阿巴泰。他从高欢的态度中感受到一点可能活命的机会,可愚蠢的乌都就知道嘴巴逞能,这让他不得不出言制止。
高欢似笑非笑的看了拔胡一眼,让李虎找来随军医护先给阿巴泰和拔胡疗伤。又给娄三递了个眼神,意思是让他为乌都接骨。
娄三是接骨疗伤方面的高手。他可没有什么医者仁心的做派,冲着乌都的胸口,一脚将他踹到在地。没等乌都口出污言秽语,便不由分说的将一字马“咔咔”两下掰正。然后抓住一条腿一拉一拽又一推,咔嚓一声归位了。另一条腿如法炮制后也复了位。如此粗暴的治疗手法,看的在场之人一个个牙花子发酸。因为手法利索,时间太短,乌都只来得及惨嚎两声,便觉得大胯没刚才那么疼了。试着活动了一下,已无大碍。本想说一句感谢的话,忽然发现是娄三的手笔,到嘴的感谢换成了恶狠狠的眼神。
特战队的小卫生兵也和娄三差不多。因为对眼前之人缺乏好感,所以治疗起来手法就比较粗糙。他让人先将阿巴泰扶到火炕上解开皮衣,发现十一枚袖箭只有三枚扎的较深,其他八枚箭头入肉并不深,轻轻一拔便取了出来。先用高度白酒消毒,撒上金创药,然后用细密的麻布将伤口包裹好。剩下三枚袖箭,肩头和胸口的两枚扎的较深,处理起来有点费劲。但小卫生员还是不慌不忙的将一柄薄如蝉翼的手术刀在灯火上烧了烧,将箭伤入口处向两边切开。也不管阿巴泰能不能忍得住,“噌”的一下就将袖箭拔了出来。
阿巴泰也算一条好汉,十支箭处理完,虽然面色苍白,冷汗蹭蹭,但他硬是咬牙忍耐着没有喊出声。
最后那枚就是被姚隆一脚踹进小腿的袖箭,处理起来费了点时间,但还是顺利处理完了。阿巴泰毕竟比乌都懂事,最后还是认真的谢了谢高欢和小卫生员。
拔胡的伤比阿巴泰轻一些。因为没有像姚隆那样造成的次生灾害,只有脚底板挨得一箭耗费些精力,所幸都算顺遂。相比较阿巴泰和乌都,拔胡此时的态度最是配合,甚至有点死里逃生的庆幸。如果他能完全忘记娄十七的那口浓痰,说不定还是一个可交之人。
因为乌都态度恶劣,嘴巴恶臭,其上身所中的三枚袖箭,高欢没让小卫生员给他医治。对待这种恶人,太过仁慈会遭到反噬的。
忙完这一切,高欢半拉屁股坐在炕沿边,平平淡淡的和阿巴泰拉起话来:“七月底射我的那一箭是你的手笔吧?”
“是,你还了我十一箭,没吃亏。”
“你错了,我已经被你那一箭射死了。去阴曹地府走了一遭,阎王爷说我不适合在地府那样的环境待着。他让我滚回阳间,找一个名叫破六韩孔雀的索赔。只可惜阎王爷没说清楚,是让我向孔雀酋长索命还是要钱。我是第七天头上活过来的,再晚一天你就见不着我了。”高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北魏异闻录》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