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架无人直升机悬停在灰雾上空,正在把各自悬挂的灰色金属箱直接丢进灰雾里。
除了负责保卫工作的士兵,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幕。
灰雾已经肆虐了半年之久,但因其对电子设备强烈的干扰和破坏性,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对于灰雾都是一无所知。唯一收获便是意外发现了宇宙射线和灰雾的联系从而得以提前预测灰雾的到来。
但长期不计成本代价的实验也让科学家们发现了灰雾的一个特性。即,灰雾实际上是分为两层的。
真正具有干扰破坏效果的是外层,也被称之为外壳。外壳的厚薄程度不一,最薄的只有不到十米,而最厚的能达到惊人的上百米。而外壳的厚度通常都与灰雾的规模和危险性有直接关系。
外壳之内的区域被称为内核。内核里同样有轻微的干扰性,但大多数电子仪器都能承受。
在李寄秋的帮助下,考察队找了五六天才在营地东边五十公里处发现这么一个规模较小、且危险性没那么高的灰雾。
老规矩,考察队先派出悬挂了电子计时器的无人机飞到灰雾上空匀速放下计时器,用人海战术多次尝试来确定外壳的厚度。
此处灰雾的外壳只有十五米,这是个好消息。
从江为止那里,李寄秋得知了这几个月来国家的努力。为了获取灰雾内部第一手资料,科学家们可谓绞尽脑汁。
人带着仪器进入是行不通的。科学家们也曾想给马、狗、牛等动物拴上牵引绳,再让它们拉着仪器进入灰雾内。但所有尝试均告失败,没有任何动物愿意靠近灰雾分毫。
也曾想过用直升机吊着仪器慢慢放进去,但并不算快的下放速度让仪器往往还没穿过外壳就已经被破坏至失效了。
最后的解决办法非常原始而有效。
某支考察队在灰雾外修筑了一条长长的坡道,将实验仪器置于特制的板车上,板车后面用钢缆连接以便回收。再然后,就是让板车从坡顶一路冲进灰雾中。
面对会让电子仪器失效的敌人,人类重拾起了重力和摩擦力。
实验很成功,板车顺着坡道借助惯性以极快的速度一头扎进灰雾当中。五分钟后,人们通过钢缆绞盘将板车拉了回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CFF中文网【cffzw.com】第一时间更新《末世:漫漫回家路》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